文章内容

沈阳工业大学 - 《沈阳工业大学报》

改革再出发

作者:本栏评论员    
2019-03-30     浏览(109)     (0)

三月的工大,东风劲吹,草木萌发,几处桃花向阳开。在这个孕育着希望和美好的季节,党委召开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刘自康同志发出了“改革再出发,创建双一流”的动员令。这标志着历经70年建设发展的沈工大,重新踏上创业之路,朝着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

要坚持高站位,从创建一流大学出发。1949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1985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建国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中讲,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就是追逐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今后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是小打小闹的改良,不是得过且过的应付,不是小富即安的懈怠,更不是一些人眼里的“涨工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和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在工大建校70年的历史节点,继打造家文化、推进巡视整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中层干部换届之后,党委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这是着眼于学校前途命运的战略考量,是破解固障顽疾的关键一招,是创建“双一流”的动力之源。有大心量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成大气候。改革再出发,必须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以一流的目标来审视,以一流的标准来度量,以一流的举措来支撑,引领工大走向下一个70年。

要贯彻新理念,从推进教育现代化出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共同的时代担当,我们绝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教育现代化首要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首先看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我们虽然身处新时代,但一些人头脑里装的是“旧思维”,工作上用的是“老办法”,落实中想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沉醉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舒适区。经常听到有些人在讲,工大以前怎么样,以前就这么办,总是拿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前的东西来说事,跟不上新形势新变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思维迟钝、心态消极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我们要像开展教师初心大讨论那样,进一步搞好“解放思想,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改革大深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全省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同全国高校一道走向现代化。

要清除旧顽疾,从破解瓶颈问题出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坚持问题导向,既是新一届党委治校理政的鲜明特征,也是当前学校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思想方法。可以说,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问题导向来看,我们解决“三大历史遗留问题”还存在很多“卡脖子”的地方,一些工作推进较为迟缓。从目标导向来看,我们创建“双一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数量不足,高端人才匮乏,标志性成果乏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与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根本要求还相去甚远。从实践导向来看,我们还得随时关注改革发展稳定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应对。问题是阻碍前进的“拦路虎”,“一山放过一山拦”。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改革,绝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必须奔着问题去,研究和找准问题,辨别轻重缓急和主次难易,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清障除弊、破局开路。

要树立好导向,从优化改革环境出发。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这次二级管理改革大家认为还不理想,除了一些“分高分低”和“几块几毛几”的问题之外,主要在于二级学院主动改革的积极性还未有效激发,强化办学主体地位的根本目的还没完全达到。一些学院反映,权力放下去了,不敢接,怕得罪人,只好按学校的办法“照搬照抄”,或者拿过去的办法“应对交差”。有人讲,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绝不能让改革者流血流汗又流泪,更不能让改革者没有好下场的历史悲剧重演。要建立制度保护改革,鼓励探索,宽容失误,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他们敢闯敢试,敢于放手一搏。要树正导向鼓励改革,放大干部换届效应,拿出正向激励办法,把干事者扶上马送一程,让玩忽职守者下台,让尸位素餐者丢位,让干事创业之风劲吹。

要汇集正能量,从凝聚改革共识出发。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但是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改革实施两年来,总体运行平稳,指标快速提升,学校发展受益,广大教工欢迎。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学院不同、专业有别、个体差异,还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也与改革的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不到位有关。一个方面,有关部门已经按照党委部署对绩效分配方案进行论证完善。另一个方面,在下一步改革中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每项改革都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画出最大同心圆,求得最大公约数,汇聚最大正能量。同时,也要借鉴干部换届工作的有益经验,认真做好思想发动、舆论先行和组织实施工作,最大程度地统一思想、凝聚意志。我们要通过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工作把广大教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部署上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改革没有完成时,重整行装再出发。让我们携手并进,勇往直前,共同上演一个工大版的“春天的故事”,以深化改革的新气象新作为迎接建国建校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