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报》
五四精神的时代回音及其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作者:○ 秦 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 100 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 100年。”100年的历史是中国人从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探索“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之梦的100年。五四运动唤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彻底的觉醒,五四精神激发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动力。五四精神不仅在100年间创造了青春中国,创造了青春民族,而且在今天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努力传承发扬五四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做出无悔于青春,不负于党和人民期望,不辜负时代的选择和决定。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一)回顾国内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带领共和政府走向复辟帝制的道路,其后历任的北洋政府统治者借助民国之名,却行着封建统治之实。对待国民采取的是专制政策,对外交则是采取卖国求荣的政策,以此出卖了国家主权,这使得接受过“共和”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所不能接受,北洋政府的政治表现催生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经济方面: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一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无产阶级的成长,这使得中国工人阶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存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极其严重的压榨和剥削的无产阶级迫切想革命,无产阶级的发展助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其性质仍属于封建专制政府,在其统治期间,一切政策都是为巩固其专制统治服务的,在思想文化方面主要通过积极宣传封建理论来麻痹人民的思想。因此,人民对新思想的渴求与现实北洋政府封建专制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回顾国际
1914年8月一战期间,日本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因此对中国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德国、日本狼狈为奸,背地勾结进行政治交易,最终导致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这就更加激发了中国人民为求民族独立的反帝情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由原来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日本国力猛进,侵略中国的野心持续增长,这使得国民反帝情绪日益加深。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消息传到中国以后,使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看到了希望,直接激励了中国人民抗争的信心和勇气。苏俄政府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备受欺压的民族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我们的反帝斗争有了国际的支持,因此变得十分活跃。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齐心协力地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二、五四精神的时代回音
100年前的中国面临国破家亡的境遇,100年后的中国踏上了国家复兴的道路。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此也翻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运动中彰显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精神在中国的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回音。
(一)爱国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爱国传统,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加之之前种种主张、理论和变法、运动、革命的失败,压抑在青年知识分子胸中的爱国情感终于大爆发。五四运动从10多所学校的青年学生率先点燃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火焰到演变为一场全国的爱国主义运动,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所积淀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和最强大的爱国力量,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民主精神
五四前后,在一片平民政治的呼声中,人们的诉求就是期待下层民众觉醒起来共同参与到国家政治中。五四运动民主精神核心是反对儒家旧伦理道德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主要体现为推翻专制独裁的旧制度,实现最广大人民的解放、民主和自由。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对于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是人民的向往,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流入使民主精神进一步发展,一些进步人士也纷纷表达出了对民主权力的诉求,加之十月革命的影响让进步人士看到了这次革命就是真正平民大众的革命。进步人士李大钊在 《庶民的胜利》 里强调,“十月革命是真正平民的革命”。陈独秀也认为只有消灭阶级特权,广大人民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民众革命”,“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
(三)进步精神
五四运动前,旧中国、旧的家庭、家族伦理制度严重束缚着人们的个性。五四时期,进步精神主要体现为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东西,提倡个性解放。五四运动中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批判了旧伦理、旧道德等封建礼教制度,为个性的解放和进步开辟了道路,主张通过教育启蒙实现个性解放,也主张摒弃宗法制度,崇尚个性解放精神。五四运动的进步精神也体现在思想文化层面,对新兴的知识分子,对新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则是采取了更加包容、开放、吸取态度。通过学习向国人详细全面地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通过学习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联系。
(四)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科学精神主要体现为追求科学真理,探索指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奴役、受压迫地位。五四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实事求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等。进步人士陈独秀将科学分为广义的社会科学和侠义的自然科学。胡适认为,“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比任何具体的科学成就都更具有基本的重要性”。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全新的将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入到先进阶级及进步人士的头脑之中,五四精神以科学思想摆脱蒙昧,以科学态度破除封建迷信,以科学求证道明真理。五四精神促使了民众的觉醒,使广大青年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潮,为民族的独立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回顾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谈及青年能够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以前不曾出现。五四运动中,饱受民族危难的悲愤屈辱青年知识分子及先进的无产阶级经历了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与反思,青年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自觉肩扛天下兴亡之责,勇担历史使命,用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果敢的爱国行动登上社会历史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上指出,“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对新时代青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爱国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情怀与职责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的根本,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也是一个现实范畴,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时代的爱国精神与之相适应。爱国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情怀与职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现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新一代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艰苦奋斗。100年前,青年们高喊“誓死力争,保我主权”的口号唤醒了同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大转折。改革开放初期,青年大学生喊出“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口号鼓舞了无数青年学生,投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走向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今天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已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新征程,新的时代赋予
新的使命,新时代青年当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心怀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爱国情怀,勇担历史之责。
(二)民主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必须坚守的政治价值观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最本质特征的体现。五四时期的有识之士提出的民主真正目的在于求得人人幸福,民主精神使人们个性得到解放,逐渐拥有了民主权利,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发展。民主精神也是新时代青年必须坚守的政治价值观。
五四运动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一次向往民主制度设计的实践。100年以来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民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增强了人民对祖国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国民政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新时代青年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政治价值观的树立。新时代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为原则,通过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认知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等政治素质。新时代青年要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民主,让民主意识和民主思维成为青年都具备的一种政治思维,同时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认同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自觉,并严肃有效履行民主权利,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努力。
(三)进步精神是新时代青年为时代奋斗的主旋律
进步有前进向前之义,是人或者事物向上或向前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促进作用,适合特定时代的要求。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向前进步奋斗的宝贵时期,新时代青年当以进步精神为引领,迎接新时代的各种挑战,勇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的践行者,将进步精神作为时代奋斗的主旋律。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向前进步的民族。回看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历史,从五四学生“冲破黑暗走向光明”而做出无悔青春的选择和行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跟着共产党打破旧世界”,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青春献给祖国”,到改革开放时期“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再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这些每一代青年人为时代而发出的口号,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精神。新时代有新的特点,新时代有新的历史定位,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弘扬五四进步精神,用无悔的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
(四)科学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实现复兴之梦的驱动力
科学精神是民族复兴之梦的驱动力。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锲而不舍、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和热情。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展现,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中国的未来更离不开科学精神,青年作为每个时代改革创新,科学实践的生力军,应当继承弘扬科学精神,勇担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使命。
五四运动所蕴涵的科学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五四运动之后,刚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无数次的革命探索,最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明大道,随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到中国实际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站起来和富起来,也迎来了今天中国强起来的伟大转变,这跨时代的变化不变的是科学精神的助力,为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离不开科学精神。当前,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为科学精神的发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中的科学精神,尊崇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理念、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科学素养,将科学的进步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民生活,自觉投身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中,为中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学发展道路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