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再扬楚风古韵 描摹如画村庄
--2019届环境设计系毕业设计展举行
作者:学生记者 林宁静 陈梦婷 张淇



"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灵动设计,再现两千多年的楚风古韵。"5月20日,我校2019届环境设计系毕业设计展在第十教学楼开展,此次展览为期6天,分为十教南栋大厅和负一楼两个展区。
此次毕业设计展的主题是"溯原",旨在对传统村落文化追本溯源,以新型设计丰富生活功能区、美化老村庄。为了能展现更完美的毕业作品,毕业生自去年起便着手筹备。体育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师生,多次前往汨罗市屈子祠镇进行深入调研,亲自走访,了解当地人文、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建筑装饰,拍摄景观照片,收集测量数据,收获灵感并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作品涵盖屈原村、渔街村、屈子祠村、新义村、双楚村等十一个村庄,设计范围涉及规划、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有养老院、幼儿园、寺庙、道路排水系统、博物馆、书塾等设计作品。每一位老师负责指导一个小组,对一个村进行调研与设计,充分体现师生合作共创的情谊、展现毕业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扬弃。
来自2015级环设一班的王雅琦为我们带来的毕业作品是金山村庙宇祠堂空间设计。她设计的寺庙,外观十分特殊,极似油茶果。"我的创意构思来自于基地周围大面积的油茶树,建筑形式设计为油茶果的一生,由幼果到裂果和果皮剥落的几个生长阶段,建筑外墙也仿造油茶果的结构而分为两层,内层的果肉部分为透明玻璃结构,外层果皮则用混凝土包裹,所以我将此作品命名为油果寺。"王雅琦说。通过扫描展览板上的二维码,观看建成后预期效果视频,更能感受王雅琦设计的灵巧。画面里建成后的寺庙,远观如巨大的油茶果,慵懒地散落在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理念。她的设计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寺庙外形的固有印象,寺庙的外观不仅仅局限于方方正正,也可以是现代化、多功能的敬拜场所。
农业是村庄的一张亮眼名片,环设二班于绮格设计了主题为屈子祠镇金山村美丽乡村概念规划系列作品,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国式"农业硅谷"。设计规划结构分为"一核、三园、一岛、一廊",其中三园构思依据功能性将农田分为农科田园、农旅田园、原生田园。利用大规模的农田进行科研是本次设计的亮点之一,科研所与试验田将会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未来将改造林盘,满足科研空间需求,实时检测田区作物生长情况,引进新产品,进一步研究提升产值的方法。景观廊道环绕整个村庄,引入的景观水系潺潺流在田园间,漫步其中,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更多人对于悠闲生活向往的寄托。
"儿童始终是我们需要用心呵护的对象,为他们提供安全而丰富的成长环境是我们的责任,而有别于城市形式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农村儿童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于村里,这让我感到遗憾。"设计者环境设计专业2015级1班的苑玥说。在走访金山村时她发现,即使在放假期间,村内儿童出行游玩的频率仍很低,60%的儿童很少甚至从未参与有组织的户外活动。"活动场地有限、游戏种类极少,课堂外的儿童大多通过借用爷爷奶奶的手机进行放松,极其不利于儿童的正常成长。"苑玥道出了自己创意的来源,为此她对金山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基地选择在村口,地势平坦,以便于保证活动安全性;分析地形地势,尽量保持自然互动式活动;研究儿童行为、心理、尺度等,结合儿童心理需求和喜好进行功能设计。在整体的色彩选择上,以马卡龙色系为主,明快醒目和具有活泼可爱视觉效果的色系为主基调,采用强烈对比和温馨色系为辅,形成一种精致活泼的风格。
参观学生罗茜在一个会车系统设计前驻足良久,她说:"会车系统的设计不是随性的在乡村土壤上划一条道,土质研究、地形地势的分析不可缺少,才能有如此巧妙设计,不得不说设计者对于设计作品的用心和热爱。"
2019届设计学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走进古镇老村,思考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科技的关系。在不破坏原有古老风格的前提下,根据本地的历史渊源,充分开发利用文化,打造新式村庄,让传统文化焕发魅力,倾情打造融合楚风古韵的现代化设计。
(学生记者 林宁静 陈梦婷 张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