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昌工程学院 - 《南昌工程学院报》

一壶米酒

作者:张小艺    
2019-05-15     浏览(216)     (0)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在我的家乡,每当孩子要远行,家中长辈必不可少要准备米酒和六个鸡蛋,做成一碗春酒(客家话中“春”即“蛋”的意思)给孩子喝下,六个鸡蛋寓意着“六六大顺”,而“酒”则寓意着“长久”。比起其他酒类及果汁饮品,我独爱家乡的那一碗米酒。刚从酒槽中取出的酒还带着一丝余温,与外面的严寒格格不入,淡黄的酒水中漂浮着点点酒花,刚取出的米酒直接喝很容易醉,放入锅里煮开后更为滋养。煮酒的香味四溢开来,每当那时候,我和爷爷都会立刻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先拿个小瓷碗,倒上半碗米酒细细品味,奶奶常会笑骂道:“两个‘酒鬼’,不要烫着了哦。”爷爷偶尔还会自顾自地点评几句:“今年的酒比去年的酒味要淡了一点,但是味道更甜!”爷爷是不喜喝酒的,唯一会喝的就是自己家酿的米酒,但也绝不贪杯,每次最多喝上小半碗。

米酒虽好喝,要做好却得下一番功夫。每当到了农历10月前后,爷爷会挑几个晴朗日子将早已准备好的两袋优质糯米拿出来,用山上的清泉水淹没浸泡一整天。待到第二天,在太阳刚刚从对面山头冒出来的时候,便将糯米捞起来,去水,放入大锅中蒸熟,再用刚刚扛回来的山泉水冲洗糯米,当温度降至30度左右时,撒入酒曲并拌匀,装入容器中抹平。这时太阳刚好挂在爷爷头顶,在阳光照耀下,爷爷忙碌专注的模样显得很是神圣。最关键的工序往往在最后,抹平的糯米中间要搭窝留一个圆孔,然后密封容器,在外裹上旧棉被确保恒定的温度。要做好一壶米酒,对细节的掌控容不得半点马虎,圆孔要确保每层酒渍的厚度一致,封口后要仔仔细细地确保其密封性,按爷爷的话说,“那都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技艺”。

米酒封好后,一切便交与了时间。45天左右,就可以启罐了。按家乡的传统,一罐年前开启,叫冬酒;一罐年后开启,叫春酒。冬酒用来过年招待来客,而春酒则是清明节祭祀祖先使用。我独爱冬酒刚启罐那几天的酒,那时的酒香甜而不易醉,连酒糟都是美味的。每每想起自家酿的米酒,我都忍不住咽下口水,只因那酒实在是香甜,经久难忘。

以前每年爷爷都会特意等我在家时开始酿造米酒,大概是想将这份技艺传与我。酿酒的时候爷爷常常是沉默不语的,但在潜移默化中,我已熟记了所有的步骤。高三那年,我因为学业忙碌不能回家,奶奶也生了一场重病,爷爷那年便没有酿酒。记得那年的酒是从别家买的,没有自家米酒独有的甜味,浓烈的酒劲喝一口便使人顿生醉意,而爷爷更是一口也没喝。

如今,我在远方上学,寒暑假才能回家,赶不上帮爷爷酿酒了。过年回家,喝着家里酿的酒,酒依旧香甜,可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知道,那是成长的惆怅,是离家在外的无奈。我多想再和爷爷奶奶一起酿一壶米酒,多想留住那无忧无虑的往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