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燕山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解

作者: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李兴国    
2019-06-06    




  燕山大学第四次党代会是在学校冲刺“十三五”规划、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确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和愿景。纲举才能目张,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学校办学定位和三个发展阶段,为下一步各项具体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学校目标定位和发展阶段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思考?作为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制定的参与者,在此向全校教职工做一个尽量全面的介绍。
一、发展目标的关键词解读
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校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并根据学校办学基础和发展条件,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大会报告指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是对学校“双一流”“双特色”发展目标的延续和继承。“世界知名”“研究型”则是着眼学校中长期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确立的新定位。
  “特色鲜明”,就是要继续加强机械、材料、控制、化工、电气、计算机和管理等强势特色学科建设;巩固国防学科特色,强化学研产协同和军民融合发展方向;探索在高端材料、尖端制造、智能车辆、海洋科学和医疗康养等领域布局;支持特色人文学科均衡发展。
  “国内一流”,就是要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牢固树立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培养一流人才、汇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形成一流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世界知名”,就是要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培养质量,办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迅速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研究型大学”,是指以创新型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我校要建设“研究型大学”,既要在主要评价指标上达到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同时又彰显我校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和地方高校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和区域性特征。
二、“世界知名”定位依据
近年来,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8-2019年,学校在QS、THE、ARWU、USNews等四个权威世界大学评价中均榜上有名,综合排名位列世界第1018位,中国内地高校第67位。ESI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我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计算机学科也已逼近ESI前1%的学科阈值。综上所述,我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已具备建设“世界知名大学”的潜力。再者,国家“双一流”政策内涵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我校提出建设“世界知名大学”也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为最终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远期目标奠定基础。
三、“研究型大学”定位依据
大学类型是对大学属性的高度概括,反映大学的基本特征。类反映大学的学科构成,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和学术水平。参考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评价标准:科研得分居全国前5%的高校为研究型大学,前5%~15%的为研究教学型大学。我校“十三五”规划提出学校发展层次定位是“研究教学型大学”,目前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实现,理应向更高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迈进。同时,参考国内与我校办学层次相当的其他高校办学定位,如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均提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我校要实现“世界知名大学”的建设目标,也须以“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与之匹配。
四、我校“研究型大学”定位的特殊性
我校“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有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和区域性特征。
  1、多科性。根据省教育厅的分类标准,本硕博学位授予门类覆盖7个以上的为综合性大学,3-6个的为多科性大学。我校博士学位授予门类包括工学、理学和管理学3个,属于多科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应着力打造1-2个学科高峰,建设多个学科高原。
  2、应用型。《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按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的差异性,将高校区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四种类型。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我校主要服务面向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型特征。
  3、区域性。自1985年南迁以来,我校已扎根燕赵大地办学30余年,学校发展得到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大力支持,成为省部部局四方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我们必须立足河北、服务河北,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战略、服务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具体评价指标解释
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学科排名,也是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标准之一。我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选择了学科评估排名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机械工程全国排名前10%,是河北省唯一的A类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前20%,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全国排名前30%。经过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这5个学科排名有望升级晋档。
  ESI前1‰学科、国家科技奖也是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标准。2019年5月我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分别为3.65‰、4.25‰,而且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有望冲击ESI前1‰学科。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7年以来连续斩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田永君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两次发表于《Nature》,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伴随着田永君教授团队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有望为我校取得突破性的标志性成果。
  因此,我校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以及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领域有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行百里者半九十,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而要将蓝图变为现实,还需要一代代燕大人付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代会提出的一流大学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力争早日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