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报》

我院 TAVI 团队连续成功完成 4 例高危主动脉瓣介入手术

2019-05-21     (0)

本报讯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希全教授领衔的 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团队连续对 4 例高危患者成功行主动脉瓣介入手术,效果满意,标志着我院“不开刀换瓣膜”微创治疗的常规化。

患者1,男性,85 岁,5 年前行 PCI(置入 5 枚冠脉支架),诊断 :1.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LVEF 0.17, BNP 29546pg/ml) ; 2. 冠心病PCI 术后 ; 3. 急性肝功能不全(ALT 2045U/L,AST 2798U/L) ; 4. 肾功能不全 ; 5. 胸腔积液(双侧) 。术前给予血滤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患者 2, 男性, 85 岁, 诊断:1.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 、心力衰竭(LVEF 0.35, BNP 10548pg/ml) ; 2. 急性肾功能不全 ; 3. 胸腔积液(双侧) 。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术前给予血滤治疗。患者 3,男性,78 岁,诊断: 1.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 、心功能Ⅲ级(NYHA 分级) ; 2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 3. 肺气肿 ; 4. 瓷化升主动脉。先行 PCI 治疗,于前降支置入 1 枚支架。患者 4,女性,62 岁,诊断 : 1. 主动脉瓣狭窄 (重度) 、 心力衰竭 (LVEF 0.15, BNP 21761pg/ml) ; 2. 二尖瓣关闭不全 ; 2. 慢阻肺 ; 3. 胸腔积液。住院药物治疗 40 余天,病情无改善,症状明显。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张希全多次组织科室及 TAVI 团队讨论,认为这些患者入院后虽经过积极药物治疗,或血滤等其它治疗,但病情均危重,心功能差。结合 STS 评分,这些患者行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风险极大,并发症高,死亡率高。经过术前详细评估,可行 TAVI手术。遂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经过充分细致地准备,TAVI 团队成员在复合(Hybrid)手术室行 TAVI 手术,其中患者 1、患者 2、患者 3 行经皮股动脉途径,应用国产 Venus-A 介入心脏瓣膜,患者 4 行经心尖途径,应用国产 J-Valve 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效果满意。

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病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第三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TAVI 作为近二十年来心血管医学的重大进展,是当今医疗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不需要体外循环,被称为瓣膜病治疗的革命性技术。自 2002 年法国Cribier 全球第一例 TAVI 以来,目前已成为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主动脉瓣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欧美国家获益患者已超过 50 万例。在国内,2010年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实施首例 TAVI,该技术在国内开始应用。2017 年 5 月国产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率先获国家批准上市,TAVI 手术在全国得以正式推广应用,并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院 TAVI 团队主要包括心血管外科、心脏内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心脏超声室等相关科室成员。TAVI 团队作为我省第一支同时开展经心尖途径和经皮股动脉途径 TAVI 的团队,于 2017 年 9 月成功实施山东省首例 TAVI 手术,目前已完成 16例,临床效果均满意。在医务处的质控管理下,该团队承担着全院 TAVI 手术的开展、推广及质量控制,使“不开刀换瓣膜”的微创技术造福于广大高危瓣膜患者。 (谷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