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综合报道)近日,我校分别举办第十九期、二十期孔目湖学术沙龙。校长罗玉峰指出,孔目湖学术沙龙旨在构建一个能够让全校师生自由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撞击理论思维、交叉协同创新,助力众多科研学术团队扩大“朋友圈”,提升水平。
5月10日,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玉森教授做客第十九期孔目湖学术沙龙,带来一场题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车路协同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学术报告。报告会上,陈玉森提出使用车路协同技术,可以实现以下目标:车路、车车的通讯以及整个交通网络的低延时(毫秒级)检测;充分利用交通控制及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瞬时检测到快速移动的车辆,感知整个交通网络的状态,瞬时启动交通控制与信息,减少交通拥堵,实现畅行,同时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车联网/物联网。他以欧洲为背景介绍了最新的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效果,同时对未来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学术沙龙由科研处主办、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承办。特邀嘉宾、高级工程师、江西省交管局交通专家毛志坚,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师生共同聆听报告会并开展交流。
5月17日,我校举办主题为“数学学科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发展研究”的第二十期孔目湖学术沙龙。
华中师范大学李书超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黄元秋教授、苏州大学何吉欢教授分别针对《图上随机游走首达时间期望值及其相关问题》《两个不连通5-阶图与n个孤立点、与路Pn,与圈Cn的联图的交叉数》《从零维和莱布尼茨的导数谈起:双尺度分形维数和分形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做学术成果交流汇报。
与会嘉宾就数学学科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沙龙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扬了数学教育传统,明晰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责任,强化了数学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凝练了学科方向,鼓励方向交叉、学科融合,力争擦出“学术灵感火花”,为形成“有战斗力”的学术团队而努力,为数学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在专业建设方面,借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优势专业的契机,共同出谋划策做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五年发展规划。
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及理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