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人民日报上的农大曲周故事(2003、2006)

2019-03-30     浏览(142)     (0)

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北曲周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实验县站,使曲周千年盐碱地获得新生。时隔13年,曲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当地人民感激之情。作者被曲周所见所闻感动,热泪涌流。





  ●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北曲周开展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实验县站,使曲周千年盐碱地获得新生。
  ——2003年 2月26日《人民日报》第6版图文报道曲周县领导为农大赠送锦旗,表达对农大师生的感激之情。
  
●时隔13年,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省曲周县,采访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建站30周年庆祝活动。虽是深秋时节,却也满目葱茏,蔬菜青翠欲滴,苗木迎风挺立,果园里、棉田里一派繁忙景象。
  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滩,是历史上有名的“穷碱窝”。“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闻耧声响,不见粮归仓”就是当时曲周粮食生产的真实写照。
  ——2003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发通讯《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报道曲周在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帮助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那两方碑石上,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他们对知识,对科学,对文化的尊崇,是对那些不避艰难困苦,不计名利得失,以事业为生命,以奉献为天职,一心一意以苍生为念,为国计民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知识人的由衷礼赞。
  这次在曲周的考察慰问,我还是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深深地打动了,震撼了,以致好几次热泪涌流,情不能已。
  ——2006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12版刊发散文《感动》,作者为时任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