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人民日报上的农大曲周故事(1988)

2019-03-30     浏览(147)     (0)

河北省曲周县农民在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为治理盐碱地树立一座石碑,感谢该校师生为改造盐碱地作出的贡献。农民们还向学校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以表彰科技人员的突出贡献。经过15年的治理,昔日的盐碱滩已变成绿洲。





  ●9月10日,河北省曲周县农民在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树起一座刻有“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石碑,感谢北京农业大学师生为治理该县盐碱地做出的贡献。曲周县地处黄淮海地区,农田大多为盐碱地,以前粮食单产仅68公斤,北京农大十几年来帮助农民改造盐碱地28万亩,使粮食单产达到380公斤。
  ——1988年9月12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图文报道《曲周县农民为北京农业大学师生树碑》。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河北省曲周县8位农民进京参加了在北农大校园举行的一次不寻常的揭碑仪式。此碑是曲周县盐碱治理区12万农民自愿捐款而立。盐碱治理区农民深深感谢帮他们致富的北农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纷纷捐款给他们树碑。县领导还代表全县人民,向北农大馈赠10万元人民币,奖励该校在曲周盐碱治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科技人员。
  ——198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第2版再次刊发消息《盐碱灾区众乡亲致富不忘领路人 曲周农民为北农大树碑》,报道中说:“经过15个春秋的治理,曲周县昔日28万亩茫茫碱滩,今朝变成一片绿洲。”“盐碱治理区的农民深深感谢帮他们致富的北农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纷纷捐款给他们树碑。这块立在北农大校园的高2.2米、宽2.3米的汉白玉碑,镌刻着北农大教师的功绩和农民对科技人员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