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
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
首届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25场讲座成为经济学界盛事

本报讯(学生记者 屈颖 叶莎莎 张莉媛)5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和我校校长杨灿明共同为中心揭牌。首届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同期在我校举办。林毅夫教授作“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主题演讲。副校长邹进文,各高校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主办,文澜学院院长龚强主持。
林毅夫教授作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倡导者,指出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必然要结合产业政策研究和国家发展;上到国家“一带一路”,下到地方性发展,同时还要编写我们自己的“教科书”,反映我们的经验总结,以此来培养新一代人才;还要深入改革开放实践。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会对学校经济学科的发展以及对国家经济学科理论创新作出贡献。
杨灿明校长认为,校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与我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未来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深化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合作将不断发展,为不断完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毅夫教授发表了“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主题演讲。他以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从产业政策的定义着手,围绕为何需要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提高产业政策成功率三部分展开论述。林毅夫教授提出,遵循比较优势是经济发展成功之道。他介绍并分析了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政策、追赶型产业的产业政策、国际领先型产业的产业政策等多种产业政策,总结出经济的长期动态发展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既需要有“有效的市场”来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帮助企业家克服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的市场失灵。
5月25、26日,首届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在文澜学院举行。本次会议共举办学术讲座25场,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成为近期中国经济学界一大盛事。研讨会从科技金融、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结构转型、国际贸易、收入分配、金融与发展等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热点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实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进行了充分探讨。会议还包括“产业升级与财政金融政策”高端圆桌论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与产业升级”两大主题论坛,专家学者们就政府与市场应当实现怎样的关系、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进一步创新与产业升级进行了激烈讨论,对我国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