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把“小我”融入“大我” 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作者:周民凤
五四前夕,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六点殷切期望。作为青年当中的一员,同时又是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人民“大我”之中,肩负起时代责任,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小我”和“大我”的概念自古到今都在被以不同的方式生动地诠释着,“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小我中独善自己,大我中胸怀灵宇”,近代梁启超也曾提出“何谓大我?我之群体是也。何谓小我?我之个体是也”;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在1955年放弃国外丰厚待遇毅然回国投入祖国伟大建设中,以“小我”之身躯铸造了国家的两弹一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黄大年曾说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完成祖国的“大我”建设,有的甚至牺牲了“小我”的利益和发展。何为“小我”和“大我”?“小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追求自我的提升与收获。“大我”是处于大环境下的我,与国家、社会、集体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第一步。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阶段,有理想、敢拼搏是他们的时代标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中国正处于新时代,当代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强,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根本方向和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虽然我们一直倡导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去奋斗,但是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阻碍自身发展的各类问题,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无理想目标,缺乏时代危机感。近年来,“佛系”一词在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广泛流传,原本“佛系”的意思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但是如今却成为当代部分青年大学生不思进取的借口。对于有目标、可争取的事情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自己的成绩,及格万岁;对于未来的发展打算,觉得时间还早,没有必要考虑太多……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他们正处于一种快节奏、高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更替会淘汰那些没有目标的迷茫者、没有能力的弱者。第二,理想信念不坚定,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青年大学生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在同学们当中展现自己有远大的理想目标,经常打卡于空间和朋友圈,每天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他们在好好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打卡背后是自我催眠式的放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第三,以自我为中心,大局意识弱,底线思维差。现在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无忧的生活环境,父母的过分溺爱,让他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集体荣誉感不强。特别对于网络敏感问题,易冲动、随大流,难以用理性、客观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和对待问题。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维还不够成熟与理智的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工作中树立恒心、加强耐心、做到细心。首先,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把握时代大势,树立远大理想。高校工作者应正确认识青年成长的规律,拓展青年大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主动关心时事政治、钻研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定好发展规划,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学习和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其次,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践行时代责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头脑里,还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做人做事,最怕眼高手低,有了清晰的目标,应当用心去做。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过硬本领,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鼓励青年大学生换位思考,把“小我”融入“大我”。通过零距离接触、朋辈教育引导、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建立“大我”意识,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集体荣誉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坚守自己的底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感恩国家和社会,愿意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时代祖国伟大建设当中。
新时代发展下,各行各业的青年人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努力奋斗。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也应当向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学习,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在新时代中奋进成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锐意进取,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