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带队手记:传承文脉 守正创新——传统工艺生存现状考察

2019-05-27     浏览(72)     (0)

设计学院民生设计考察小分队前往山东和韩国进行传统工艺生存现状考察,结合“传统工艺的设计转换”议题进行学术交流,同学们收获颇丰。同时,该实践调研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立德树人。

考察小分队:设计学院民生设计·传统工艺生存现状考察小分队

带队教师:潘镜如

考察地点:山东、韩国首尔

设计学院民生设计·传统工艺生存现状考察小分队合影

同学们观看敦煌艺术壁画展

本组实践分队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不同专业方向的16名学生组成,前往中韩两国进行调研。结合设计学院“从设计美学转向设计社会学”的教育思路,以及社会设计教研室“民生设计”的课题要求,对山东淄博琉璃烧造、雨点釉工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制作、青岛传统工艺等民间作坊、传习所和工厂进行实地调研,拜访了有关专家教授和民间艺人。结合“传统工艺的设计转换”议题,前往韩国弘益大学、韩国国民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做了学术交流。此外,还集体参观了两国民间艺术、现代设计等十几家博物馆。在对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体悟中,将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总结为三“新”。

春风化雨,温故知“新”

作为新进年轻教师,站在美院百年历史与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在教学中始终不忘时代背景下自身的方位,探索教学规律,明确教师责任。根据设计学科发展和专业的要求,确定了本次课程“传统工艺生存现状考察”的课题。课题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在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变革条件下,中国传统工艺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和价值。
通过参观中国民艺博馆、传统工艺作坊与现代工艺企业,听取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展示与工艺文化生态保护情况介绍,对比中韩两国文化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全方位调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语言表达,产生新的认知。我们对传统工艺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也做了深入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美育传承,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释放设计创造能力,在设计与工艺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感受到中华传统工艺文化对亚州文化圈的影响力,也树立了弘扬中华传统工艺的信心。

开放交流,推陈出“新”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在打破专业壁垒和国际化的教学改革进程中,已经做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我们不仅要对标国际一流设计高校的教学理念,培养中国优秀设计学子“走出去”,还要努力吸引全球教育资源“请进来”,走出一条具有国际视野、央美风格的设计教学路子。因此,我们借助本次外出实践课程机会,走访了国内专业院校,参观了中国传统工艺作坊,到访韩国弘益大学、国民大学、艺术综合大学三所高校视觉传达、生活方式设计及社会创新设计专业,以此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也向两国学生做《传统工艺生存现状与现代设计》的教学分享,展示了中央美院主办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盛况、设计学院新教学理念和美院优秀学生的设计作品,以期望中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央美这所百年高校的历史,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动力。

融汇贯通,守正创“新”

本次调研课题要求学生以“民生设计”为题,思考传统工艺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同学们收获满满。例如,有同学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笔刷制作工艺的好奇,希望设计出一系列民间工艺制作动态线路图;有些对中国传统风筝龙骨扎制产生兴趣,提出可变形服装设计的理念;有同学被韩国精工餐具工艺和环保理念吸引,着手准备便携餐具首饰设计;还有通过了解竹编泥罐装酒器具的工艺穿插,希望创造出时尚语境下的多功能器具设计等等。学生还对手艺人该如何保护为传统技艺,设计师如何介入,不断提高创意、设计、创新能力,如何使手艺人回归工匠本位,传承坚持道技并重,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来帮助手工艺作坊拥有更广泛的市场,同时不断提升工艺产品的水平,以求更好地释放其文化服务功能等问题各抒己见。
实践调研课程内容,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只有把教学做“好”、把专业做“精”,把事情做“细”,为学与做人并重,就能做到立德树人。

设计学院 潘镜如/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