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化学与药学院打造“双师同堂”
名师双双登讲堂 共创教改新气象
本报讯 如何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行业骨干的优势,多维度开展教学?如何开门办学,激发他们创新创业潜能?2017年以来,化学与药学院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邀请高校和名企“大咖”与我校教师一同为学生讲课授业,在全校独创性地开设了“双师协同教学”新模式。“双师协同教学”是由不同或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两位或多位教授同台授课,教学过程融讲评、论辩、讨论等多重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又瘦、又美、又健康,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这背后的药理原理——”讲台上,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领军学者、生命学院院长刘健康教授,与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天
然产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我校化药学院院长高锦明教授,分别从生物医药和化合物构效相关性角度,同台为师生奉上一堂“特殊类型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知识大餐。
时隔不久,70余岁的我国林学会原杜仲研究会理事长、林学院张康健教授和高锦明教授再次登台,分别从植物学和化学与药理学角度,为同学们讲授了杜仲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功能药性及开发利用等知识。“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场听课的应化141班张凤萍同学说,“两位老师同台讲课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又帮助我获得了跨学科视角的多元认知能力,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旁听观摩的青年教师张强表示:“同课异构、同台讲授,令我们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授课风采,也能学习到他们不同的授课特长、方法和教学理念。”“双师协同教学”同样应用于实践教
学。作为与 《天然产品加工工艺学》 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天然产品加工生产实习被安排在陕西健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教学中,涉及到生产环节的内容,由傅玉龙总经理配合实践教学讲解,而涉及到天然产物的成分、特性、用途等专业知识,则由高锦明教授、田均勉副教授等学校老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双师协同教学”还贯穿在校企协同全程育人的环节。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震专程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从新药研发过程、药品市场规模及中国市场变化、全球研发策略动向,到全球25强制药企业研发情况等行业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方向,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人类对医疗与健康需求广泛,应用化学专业是朝阳产业,我们要夯实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成就自己的梦想!”应化142班学生马赵铭说。(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