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绵阳分院驻训遂宁训练量突破500小时

2018-10-30     浏览(116)     (0)



  本报讯(黎滔 冯爽 摄影报道)10月17日下午5时30分,夕阳垂边,暮色四合,随着B-9276号机安全落地,绵阳分院驻训遂宁的飞行训练量突破500小时。
  9月19日,绵阳分院开始驻训遂宁,部分分院人转战移师,一路浩歌东南行。不到一个月时间,摸索中前行的驻训工作就完成了500小时的训练量,这相对于分院一年的几万小时而言微不足道,但它却是分院师生步履不停、勇敢担当、激流勇进的喜人成绩。

遂宁,让我的大学时光更充实

  走进招待所,楼道里安静得出奇,下午两点,学生们已经自发开始了新一轮的地面准备。一名学生正在仔细研读《遂宁机场运行保障规范》:“我们中间的大多数都是新生,需要学习和准备的有很多,时间紧任务重,到了遂宁也不能放松。”初教阶段的新生是驻训遂宁学生中的主力军,可能还没适应绵阳分院的学习生活就来到了遂宁,遇上模拟机训练、放单飞和考试,还得回绵阳分院进行。学生们倒是没有丝毫的怨言:“在哪儿飞都得认真飞,多一段遂宁分院的飞行经历,四年的大学时光也多一段体验,以后回想起来,也会感到更加充实吧。”“往返两个分院不是问题,有绵阳分院的大巴摆渡我们。我们单次只坐一个单边,为我们出车的师傅和带队的杨平老师一个来回就是近九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确实挺辛苦的。”
  吃住还习惯吗?绵阳的三人间宿舍变成了遂宁的四人间,设施设备也不大一样。“伙食挺好的,我们还担心自己长太胖过不了体检呢。宿舍该有的都有了,住在这里没感觉到和绵阳有太大区别,现在不出早场,但晚上都能自觉熄灯休息。到了遂宁分院,咱得用两个分院的标准双要求自己。”

奉献,是许给绵阳分院的承诺

  尽管学生们在认识上没有夸大困难,但他们的教员却考虑更加周全,并未雨绸缪地为学生们想到了更多:“遂宁分院的运行条件和绵阳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机场环境、空域特点、飞行程序、特情处置、信息报告、日常行管等,都需要教员和学生一起学习和适应。”陌生的环境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新奇,更多的是挑战。
  前期驻训的教员都是由中队干部带队、经验丰富的“老教员”为骨干组成的,力争用扎实、优良的技术与作风,形成有效的一手经验,为后来的师生铺路。尽管也是实行“4+2”模式,不过没有了早晚场调节,每天都得早上六点过起床,下午六七点才从机场下班,一天的飞行训练量接近8小时的工作阈值。除了带飞,地面讲评和日常行管也都由这些教员一手抓,“我们和学生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朝夕相处’了,说不累是假的,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拖着影子在机场忙碌,回到宿舍已经累得动都不想动,闭上眼睛就是一整夜的梦。”
  嘴上说着累,行动在加码。去遂宁的第一天,教员鞠岐就发扬工匠精神,主动在收完场后钻研总结出了12条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问题,第一时间将“热乎乎”的经验发送回绵阳分院。
  由于教学训练需要,这些教员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离家别子”,与家人过上“牛郎织女”的生活。面对眼下的困难,他们或许有一些伤感和不舍,却没有抱怨和纠缠,“驻训是单位的一件大事,个人的种种不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值一提,奉献可不能只在嘴上说。”一位教员坚定地说道。

妈,我回来了

  “终于要回家了!细想起来,12天了,我妈竟然没给我打一次电话。”杨淳是绵阳分院一名年轻的女机务,今天是她连续在遂宁驻训12天中的最后一天,她一边忙碌地收拾行李,一边欣喜地给母亲发消息:妈,我回来了。
  10月10号那天的机务工作特别繁重,B-7911飞机50/50小时定检,B-9275飞机通讯设备故障,大家从11:30吃了午饭后就一直忙活到21:00,杨淳在老前辈的建议和协助下,通过多次拆装通讯系统各部附件对比测试,最后准确地确定了B-9275故障部位,并顺利完成了排故。杨淳跟完成定检的老同志李勇被带班领导点名表扬。
  “三个机务一台戏”,在遂宁,人数虽少,但也保障了每日正常出机、完成了日常的飞机定检工作,展现出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机务精神。最近一班带班的罗裕富还自拟了《驻遂工作报告》上交分院,事无巨细地汇报了近期的飞机运行情况、定检情况、排故情况、外单位协调联系情况、运行管理情况和人员情况等,并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方便后续过来的机务人员进驻。

遂宁分院没有把我们当外人

  绵阳分院的驻训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遂宁分院的鼎力支持。从绵阳分院副院长赵小勇一行第一次到遂宁分院就驻训工作进行协商开始,到25天后驻训顺利开飞,再到近一个月的顺利运行,两个分院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全院一盘棋。
  绵阳的大部队还没过来前,遂宁分院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从空管指挥、机务维修、天气预报到油料补给、消防警卫、生活保障,尽力做到事事周全、面面俱到。“招待所的卫生是我们加班加点搞出来的,连被子都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连夜一床一床装好的,这样绵阳的朋友们能顺利地拎包入住了。”
  绵阳分院的师生也感受到了遂宁分院的热情与周到,一位绵阳的教员说,“带飞训练的过程中,遂宁分院都是优先考虑到我们,好的天气、好的时段让我们多飞,好的空域让我们多利用,没有把我们当外人。”作为学校川内训练的枢纽,遂宁分院本身也是飞机密度大、起落频繁,能够尽全力为绵阳分院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彰显出遂宁分院讲党性、讲大局、讲责任的全局意识。
  机务人员也感慨到:“第一次外地驻训,有很多的不方便,但遂宁机务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排故的时候,主动拆下他们的音频板供我们对比测试,并提供工具和电源;遂宁航材本来不值夜班,但为了保证我们第二天顺利出机,生产科同志夜间加班四处联系可用航材,使得故障顺利排除。”
  也许会经历一些困苦,也许错过一些风景,分院人逆流而上,只为那前进一步的可能。在攻坚发展的每一个节点,绵阳分院人始终高举旗帜,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用创新激发潜能,用实干化解难题,誓将“非凡的英雄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智慧、汗水和成绩在新时代闯出一条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特色大学抒写好“绵阳分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