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泰山学院 - 《泰山学院报》

泰山挑山工的口述(三)

作者:赵兴彬    
2019-05-10     浏览(260)     (0)

文章介绍了父子二人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作为担山工的场景。在六十年代,干这个活的人较少,但一些有本事的人会被生产组放出来搞副业。父子二人参与了抬架子的工作,特别是陈光武,在山上广泛接触社会关系,得到了领导的信任。现在生活提高,人们不再选择担山工维持生活。

问:你父亲在的那时候,干这个活的多吧?
  答:那是六十年代,那时候少啊。可是不出现老弱残疾的担山工,生产组里当副业搞,一个月往生产组里交钱。有本事的,生产组里放出来搞副业。一个月向生产组交几十块钱,做集体收入。给你划最高工分。自己多干点,混个仨俩的,方便。(插话:生产组里记工分)
  问:你和陈光武是近支宗族吗,近不近?
  答:近啊,是俺亲三叔。(插话:哎呀!陈光武这人不得了,我很佩服这个人)对啊,他虽然也没文化,你反正对这个抬架子,都佩服他。(对,还有他在山上那些广泛的社会接触、社会关系)什么样的(大)件(上山)也得经过他,只有他能行。包括索道、电视转播塔的大架子,都是陈光武。有时候抬大料,得一百多口子、七八十口子人哩。他抬大架主要是从中天门到望府山,索道这些地方。
  问:你参与了吗?
  答:也参与了。那时候云步桥那窝里要使滑轮,架子头,那地方陡,急弯,梭头弯,你根本上不去,得把大绳栓到树上,一步步撺过去。
  问:干这活没跟老陈再出名的,对吗?
  答:反正泰山上这些大料,没听说别人抬过,都是他(陈光武)。一些小件他们倒是能干。
  问:陈光武也多年不干了,对不对?
  答:老了,七十多了,快八十了,干不动了。反正他不管什么料,他都能琢磨,能施委上去。那些领导格外相信他。至少不出危险,干了怎么一些活,大事从来没出过,安全系数比较好。所以说,你看,下力的,没有说没给人家钱的,没欠人家的。(插话:他就是个头?)反正他经过了这么些活,没出过危险,(插话:不光这些,还有技术,抬大架这套系统,指挥那么一大帮人,不是个简单事)山上这些大料,碎瘩料,七八十口子,有时一百八九十口子,也有抬大料的,也有抬小料的,俩人的,十来个人的,反正你可得把它绑悠起来,你不会绑他没法抬。
  问:到了八十年代那些和你一块干的,他们还干吧,现在都干什么去了?
  答:和我一块干的,像我这个年纪的很少了。现在生活提高了,一般都不干了。
  问:你现在干的什么?
  答:我现在养苗木了,包了点果园。咱这里没有粮食(粮田),就是养苗木。
  问:现在还有以担山工维持生活的吗?
  答:有啊,就是我说的从桃花源上站,给各个工地上分发建筑材料的。贪图挣钱多,自由。(插话:现在干这个活的都多大年纪)都在三十来岁,二十七八。现在生活和过去不一样了, 四十五六以后, 犯不上这么劳苦了。要是早里在八十年代,六七十的人还做担山工,没钱啊,那些五六岁的小学生,放了假,用书包背五六斤沙,挣一毛钱也很知足啊。(插话:那时候秤一斤盐多少钱)粗盐才几分钱一斤。(插话:你那时抽烟吧)抽烟,抽烟还能抽好烟? 大众的九分钱,葵花的,金鱼的一毛五,金菊的一毛九…… 金鹿的定亲娶个媳妇才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