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一地‘解读与创意剑川’设计系列综合课题”研讨会活动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我校对剑川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发挥我校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的作用,2019年4月22日至24日,我校统战部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致公党支部代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代表一行约10人,由副院长吕品晶带队赴剑川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和交流活动。
23日上午,我校副院长吕品晶、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率三校专业团队在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共同召开“三校一地‘解读与创意剑川’设计系列综合课题”研讨会。三校的领导及教师团队、剑川县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会,我校挂职干部、剑川县副县长强勇主持研讨会。
吕品晶副院长指出,采用“三校一地”的联合机制开展校地合作、校际合作,助力当前脱贫攻坚、地方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中央美术学院在脱贫攻坚这一重大历史阶段,应从更高的站位来思考如何服务地方发展这一专业综合课题。利用院校专业资源开展地方帮扶,也是中央直属院校、省、州艺术名校及大学联合提升民族自信、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好机会,我们应充满信心地将此综合设计课题打造成校地、校际合作助推地方发展的经典案例,为剑川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从艺术实践的角度与经验强调,对民俗工艺的采集、整理是此次工作的重要前提。工艺的未来一定要走工艺跟科技结合的道路,民艺产品一定要加入关乎时代的元素,成为新的智能的民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提出,课题的定位一定要明晰。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南丝绸之路前哨站,其定位有内与外的关系因素。抓好课题定位既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当地产业的转型,同时要引入金融、引入专业机构、引入投资,延伸开来对待。
会后,我校代表还与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召开了教育帮扶交流会,走访了“校县合作”教学实验基地,慰问了我校在剑川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以及在剑川开展社会实践的师生团队。
组织统战部 薛立松/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