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强化科技引领 厚植绿色基因

——麻竹高速大悟段推进绿色公路示范创建

2019-04-28     浏览(47)     (0)

  2016年6月以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陆续公布了3批共33个绿色公路示范项目,麻竹高速大悟段被列为全国绿色交通建设首批典型示范工程项目,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个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
  麻竹高速大悟段是横贯湖北省中北部的一条东西向省际通道,建设麻竹高速大悟段是建设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之举,对完善国家和湖北高速公路网,改善沿线城镇出行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麻竹高速大悟段在推进“绿色公路”创建过程中,始终强化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工艺选取、材料应用、环保设施建设及工程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绿色措施的协同推进,全方位提高工程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水平,打造了山区高速的品质工程。
顶层设计 将绿色生态作为建设的前置条件在设计之初,麻竹高速大悟段就遵从“地质选线、环保选线”的原则,对路线进行多方案比选,尽量绕避基本农田,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同时保护沿线文物古迹,避免高填深挖,最大限度
的保护了当地自然景观,节约了用地。
  麻竹高速大悟段由于生态环境敏感,旅游资源丰富,因而顶层规划方案的设计对项目全过程贯彻落实绿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麻竹高速大悟段编制了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绿色公路建设方案》,以生态文明为战略思想,融合地域文化,紧扣生态引领、低碳节约、景观融入、服务共享、智慧创新五大品质工程,将麻竹高速大悟段打造成“内在安全耐久、外在美观舒适、优在和谐环保”的绿色公路典范。
  同时,积极强化“一盘棋”思维,做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各单位“同频共振”,始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前置,筑就绿色生态的品质工程。
集约管理 将绿色生态始终贯穿建设全过程麻竹高速大悟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工程全线4个梁场全部设置在主线路基上,二期沥青拌合站和基层拌合站也都选择红线范围内永久用地,有效减少了土地占用,同时,注重施工中的路基生态防护,缩
短裸露边坡的暴露时间,防止雨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通过增加生态防护,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营造“无痕化”绿色施工。
  据了解,麻竹高速大悟段全线共有隧道2座,单洞总长2667.5米,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弃渣。为了将隧道弃渣变废为宝,施工单位将弃渣经过破碎加工后用于路基、台背填筑,不仅节约了材料购买费用,同时减少了弃渣场临时占地,体现了绿色施工。
  同时,为降低公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路基段主要采用生态吸声砖声屏障,在吸声墙体一侧种植有花草及攀缘植物,将吸声、环保绿化和美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并为敏感水体澴水河设置了桥面径流收集管线和事故容纳池,防止危化品泄露对水体造成污染,在野生动物出没路段设置了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设置符合动物习性的生态通道,并在望府山隧道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红色文化。
科技创新 将绿色生态注入高品质示范工程麻竹高速大悟段在服务区建设过程中,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最新成果,通过
铺设透水砖打造海绵服务区,利用透水砖透水率高、透水性能好的特点,既解决了雨后积水问题,又达到了消除酷暑热岛效应和车辆行驶噪音的双重效果。
  同时,坚持“水源回用”,营运期在各收费站、服务区建有生态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设有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远程化控制。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利用项目所在区域太阳能与风能的优越条件,开展LED照明、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等,利用隧道智能供配电技术,对隧道灯具进行调压调光控制,根据天气、时间、车流量等因素进行智能调光,同时,采用单机功率30kW的射流风机替代传统的通风系统,通过监控计算需要送风量,输出信号控制风机运转,供给必要的新鲜风量,稀释CO和烟雾浓度,以达到规范要求的洞内卫生标准和照明水平。
  在 3 处收费站各设置 1 入 1 出两个ETC车道,统计显示,ETC车辆综合单车油耗比MTC车辆节省节约50%,并加快推进装八寨服务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加电站的建设,为电动汽车的远行提供保障。(赵超 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