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培育家国情怀,筑梦国际组织

——听资深外交官宋允孚讲解应聘国际公务员要领

作者:王泽    
2019-04-10     浏览(83)     (0)


  3月23日,原卫生部外事司司长、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前资深外交官、联合国改革与伙伴计划协调员宋允孚先生,应邀在中心校区为山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培育家国情怀,筑梦国际组织”的精彩讲座。
  宋允孚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全方位大国外交,紧扣“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侃侃而谈,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令在场师生深受感染,也让在场师生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公务员的职能与要求,为青年学子加入国际组织做了一次充分的动员。
Why,为何要做国际公务员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宋允孚认为,这是国家新时代的召唤与需求。当代中国青年投身于国际公务员的事业,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间接为祖国服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进程中争取更多的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
  宋允孚用“不可替代”、“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的“三不”来形容中国青年加入国际公务员的紧迫性。
  “不可替代”是指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作用不可替代。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保障基本人权”的三大功能决定了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若想参与到全球治理的活动中就必须要投身于联合国的事业中。
  “刻不容缓”是指我国国际职员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宋允孚展示了三张表格,第一张表格显示了派遣到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人数,排名前十位中没有中国;第二张表格显示了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派遣至联合国的官员人数增加,但仍未达到联合国规定派遣人数的一半;第三张表格显示了联合国司长及司长以上官员人数,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人数并不多。这样的现状不太乐观,但这也意味着,中国青年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到联合国任职,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时不我待”是指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派遣官员到联合国任职这件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为有志于加入国际职员行列的当代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
What,什么是国际公务员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国际公务员的具体信息,宋允孚分别从职员分类、入职条件、福利待遇、行为标准、招聘原则、申报途径六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国际公务员分为“GPS”三类,分别是Generalservice(普通职员)、Professional(专业人员)、SeniorOfficial(高级官员)。国际公务员的学历要求是博士/硕士研究生,且具备相关专业的训练以及工作经历,掌握两到三门语言。国际公务员有从P1到P5不同的职业等级,对工作经历的要求也不同,分别是一年、两年、五年、七年和十年。国际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相当优越,除了高薪水之外,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养老金、探亲假等福利一应俱全,可以充分解决职员的后顾之忧,让职员在离开祖国、离开亲人的情况下能够安心工作。
  作为国际公务员,诚信、廉洁的准则十分重要,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权利与不正当利益之间的冲突。职员招聘遵循“3R”原则,即:“Rightpeople—Rightplace— Righttime”,同时遵循性别种族信仰平等、效率实干忠诚原则、按照地域分配原则的首长任用制。实现“3R”原则的具体途径有四个:由选举产生初级业务官(JPO),由政治任命年轻业务官(YPP),由政府借调实习生项目(Intern),大学生则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加入志愿者项目(UNV)。
  青年学生如果想应聘国际公务员,在应试之前首先要了解相关机构的宗旨、任务、架构及招聘要求等,其次要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相关技能、经历、经验、教训,审视自己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然后要准备个人的面试陈述,即个人对该组织有可能做出的贡献。除自我陈述之外,针对面试官所提问的个人综合素质问题,回答时要遵循CARL(Context、Action、Re-sult、Learning)原则。当描述一个自己所参加过的能够体现自身综合素质的事件时,描述内容应包括背景、节点、时间、如何参与(Context),完成任务过程中个人行为(Action),个人如何影响事件的走向(Re-sult),有益的经验教训(Learning)等主要内容。另外,具备宏观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即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不局限于所应聘部门的相关信息,还要触类旁通,涉及到其他相关部门。
How,怎样培养必备素质
  宋允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我们展现了他的职业成长之路。宋允孚1964年就有了到联合国任职的梦想,直到1994年才到世界卫生组织任职,他花了30年实现自己的梦想。宋允孚还结合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终获诺奖的事迹,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生真谛。要想实现自身的理想,一定要有知识,还要具备把死的知识变成实际应用的能力,最基础的是要有正确的三观。人生要争取做到“卡尖斌”,即:上下——能上能下,大小——能大能小,文武——能文能武。要争取成为多面手,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有机地统一起来。
  宋允孚指出,国际职员的基本素质包括六条: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诚信敬业、包容心态、善于沟通、精通外语。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在新时代下应该用国际的视角看国家,而不应该用国家的视角看世界。就全球变暖、全球污染问题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这类全球性问题,这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通力合作,这也对应了全球治理的方针。
  眼界决定境界,角度决定态度。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新国际环境下,跨文化沟通便显得尤为重要。中西方价值观念和行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国外工作要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要善于沟通两种异质文化。联合国将沟通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八项能力之一。在宋允孚看来,沟通最终是要达成共识的,没有取得交集的沟通便属于无效的沟通。若想实现有效的沟通应该遵循“3C”的原则:CONTENT-info plus——即信息+情感,沟通的内容很重要,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交流时所运用的情感;CONSENSUS-result——沟通的目的是要达成共识,国际交流最终都要追求一个结果(共识),为了达成共识便要运用第三个“C”的原则;COM-PROMISE-means——互相达成妥协,相互礼让三分,才能够海阔天空。宋允孚也明确指出,在交流时要善于运用幽默,幽默可以化解尴尬,最高层次的沟通是要追求幽默感的。
  最后,宋允孚运用《道德经》中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勉励广大青年学子,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志存高远,面向未来。 (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