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一脚踏三省

——我的青木川之行

2018-05-30     浏览(81)     (0)
  初春的早晨,晴空万里,带着行李装备,结伴驱车前行在京昆高速路上,从窗外见到很多自驾游的小车成群结队、南来北往,公路两旁整齐的树木,如同数名安全卫士列队为我们的旅行保驾护航,慢行过崎岖的弯路后到达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的青木川。
  走进金溪河畔的青木川,远眺翠山云海,近观林木青幽,引颈瞭望,山坡下那一处又一处冷幽的被岁月浸蚀剥离得斑斑驳驳的老民居宅院,高墙灰瓦、茅檐泥壁,见证了青木川人民,随同四季轮回、寒来暑往、永无歇止的艰辛求生史。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闹市,身心融入到慢节奏耗散飘逸中的山间泉下,草绿花红中时,别有一番意味。
  青木川有北门、南门和东门三个出入口,以溪河为界,西面是老区,东面为新城。老街不长,不到一公里。街口有一条小道通向山坡,那里是颇有传奇色彩的辅仁中学,学校坐南朝北,正对笔架山,院内两旁各3座教室,正中为一可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后面是一座高大考究的办公楼,当时在辅仁中学读书的学生都是全部免费的,且对四川、甘肃等外地学生一视同仁;学校除了开设常规课程,还有外语、戏曲、武术、体育等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戏曲有秦腔、川剧和京剧。如今,这个在旧址上重建的学校规模不小,崭新的校舍占据着整个山坡,从这里可以俯视老城全貌。
  青木川因树得名,因一个人而扬名。当地群众对其人“行状”如数家珍,而且褒多贬少,他就是魏辅唐。魏辅唐,名元贵,行三,号辅唐。穷苦人家出身的一代枭雄,他8岁入私塾读书,14岁辍学。16岁加入“红帮”混事。一生好胜斗强,心计颇多;政由己出,善恶并行。他靠种植鸦片起家,但绝对不允许手下吸食。上世纪20年代,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的魏辅堂,怀揣着满腔的建筑梦想,回到川陕边界的老家风雷镇,他提倡繁荣经济,公平交易;他创办学堂和实业,实行义务教育,资助学子到高等学堂就学;他修渠架桥,保卫一方安宁。他的最大成就是创立青木川的“三辅一唐”。辅仁中学:魏尊师爱才,每有庆典集会活动,总请教师坐上座;辅仁剧社:演出秦腔和川剧,多为折子戏,如《探窑》、《杀驿》、《祭灵》,《二进宫》等等,也有本戏《游龟山》,丰富常驻客商与乡镇娱乐生活;辅佑实业社:融资放贷,发行钱票。唐世盛的营业场所是西式大洋房,既是商会货栈,又是接待站。当年“自卫总队”“联防办”的牌子就挂在门外。1950年,陕南解放时,魏去宁羌(强)县向人民解放军缴械。此一去,他的人生之旅被划上句号。魏被捕关押,后来被押解回青木川公判后就地“正法”。1982年平反,定性为开明绅士,于青木川立碑。电视剧《一代枭雄》中何辅堂的历史原型是民国时期的魏辅唐。
  次日,天空还下着小雨,不一会就雨停天晴。我们又前去魏氏庄园参观。魏氏庄院是魏辅唐住宿和办公的场所,分为并排相连的两处。老宅建于民国18年(1929),分前后两进,共有房屋61间。宅院背靠凤凰山,面对龙池山,有“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所度晚年”之说。
  老宅古朴、典雅。地面由白石灰、油黄泥、沙砾、桐油、糯米粥混合精工细做而成,光滑而有弹性,多年来没有破损。整个建筑无论雕花门窗,或者浮雕石刻,都非常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对称的两口青石水缸“太平池”平时养着金鱼,供观赏,急时用于防火。
  新宅和老宅相比,更多地融入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近代建筑文化,简洁宽大,庄严肃穆,分前院、书堂和后院,由造型一致的两个四合院构成,砖木两层结构,整个建筑成轴对称图形,有点宫殿的韵味。建筑材料均为大青石、砖、瓦,檐坎、台阶由五六米长的青石条做成,天井地面全由石板铺筑,整齐划一。柱子、楼梯、楼板、扶手均为木制,小方格双扇门窗相当精致。不管是青砖、青石或木制材料,至今都未显现腐朽的迹象,可见当时选料的严密。整个新老宅院的建筑遥相呼应,宏伟壮观。大型材料的搬运都是人力采用滚木推、撬、拉的办法,可想耗资之大。
  青木川最热闹的娱乐场所——荣盛魁。这座作为当年夜总会的老建筑外型类似船的模样,所以又俗称为旱船房。里面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尽显昔日风流面貌。过去不远,一栋高大的西洋式建筑醒目地夹在民房之中,它就是当年镇上最大的商品贸易货栈唐世盛。由于它外形洋气,习惯上大家称它作洋房子。它是当年青木川首富魏氏家族赖以固本图存的支柱产业,也算是当年古镇上最大的企业吧。再往前走就是最大的酒坊,后面就到了靠近街头的烟馆。这种烟馆就是抽食鸦片者们的会所。事实上过去这里的烟馆不止一家。大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一个大的鸦片种植产地,是当年的金三角。那些年少不了烟贩纷至,毒枭云集,拥有各种烟馆也就不足为奇了。随后来到金溪河上一座廊桥,原名风雨桥,现名飞凤桥,风雨桥原是魏辅唐出资建造的,当年魏辅唐曾在此修建了一座两礅三孔、桥面带石柱石栏的石拱桥,命名“济川桥”。但主体尚未完工就因桥面沉重、御洪能力差而垮塌,魏辅唐当即决定改建为青石墩三孔木桥。而如今政府在原址上用钢筋水泥筑起了飞风桥,这似乎成了青木川最惹眼的标志性建筑。立于桥上,看两岸街市浑然一体,上游可看到青木川古镇的观景台,夜晚更是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沿着老街从北走到南,出了南门,跨过溪河,一条百十来米的登山石阶小路就直接把我引向了山顶的回龙阁。这是一座新修建不久的观景亭。登上石亭,举目四望,整个青木川老镇新城以及周边附近的山山水水全部映入眼帘,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俯瞰古镇,才发现青木川处在得天独厚的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环抱,金溪河水似一条巨龙从镇中蜿蜒而过,天然自成地将古镇一分为二,并形象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阴阳太极图。青山秀谷,溪河环绕,农田村舍,小桥流水,还真有几分那种“碧水绕村寨,青山映田园”的美丽乡村氛围。
  然后来到了青木川东门,这是青木川的新城所在地。新城的街道、桥梁、宗庙、牌坊及包括民居在内的所有建筑物自然都是重新规划和重新建设的。这都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政府为恢复和保护古镇建筑的成果。
  离开的时候,从车窗无数次回头,那些古老的木楼越来越远的消失在眼前,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满眼金黄,通往宁强的省道边,是油菜花的天堂,太阳出来了,黄色有些耀眼,心里也跟着明媚起来,许许多多的不舍,化作另一种憧憬,期待着下次的相约吧!
  行走天下·彭方权
  绵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