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交通大学 - 《华东交大报》

两会·聆听“花椒”好声音

2019-03-18     浏览(189)     (0)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奋力奔跑,同心追梦。两会期间,华东交大报推出《两会·聆听“花椒”好声音》栏目,及时传递来自两会现场的“花椒”好声音。
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校友):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叶仁荪对此感到非常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如此大的篇幅、如此高的站位、如此具体的举措来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前所未有。这充分说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职业教育所担负的角色被提到新的高度。这是职业教育发展迎来的又一个春天。
  “高职大规模扩招,能够有效缓解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专业培训,能够有效促进人才流动,缓解就业压力;改革办学体制,打通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叶仁荪表示,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帮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出彩人生。
二、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爱和(校友):
做好江西多式联运衔接大文章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发现城里不堵车了,反而农村开始堵车了。”王爱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在春运中观察到的改变。“农民买车的人多了,农村窄路面拓宽工程变得很紧迫。”他坦言,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降低物流成本、改善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江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2018年,江西掀起了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是江西交通近两年的主攻方向。
  绿色是江西发展最好的名片。如何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展现交通作为?王爱和有自己的思考。今年,江西将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积极整治路域环境,治理超限超载车辆,清除违规码头,整合岸线资源。“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江西港口整合,按照‘一省一港一主体’规划,让长江黄金水道江西段焕发绿色风采。”
三、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校友):
建立示范线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目前,轨道交通逐步向智能化转型,智能驾驶、智能运维、智能旅客服务、智能化检修等技术发展迅速,整个产业面临着又一次升级。其中,智能驾驶作为轨道交通智能化的核心,将带动整个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周清和认为,必须将之作为战略制高点,予以重视。在他看来,中国轨道交通智能驾驶发展情况总体比较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车株机公司、中车株洲所已经全面开展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特别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掌握了核心技术。但是还缺乏一条示范线路,试验验证无法有效进行,严重影响智能驾驶技术的推进力度和铁路智能化的发展。对此,周清和建议国家部委、湖南省重点支持,尽快在长沙地铁建立一条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示范线路,以支持全面开展铁路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与产品验证,形成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的高地,树立全球标杆。
四、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副校长张玉清:
注重政策和服务精准化形成引才留人的软优势
人才政策要接地气,要着眼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引进培育与配好用好人才双向发力。这是张玉清一直以来秉持的引才理念。他特别提到,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引才,一定要打破单一重金奖励的路径依赖,不能简单靠打“价格战”抢人,而要更加注重政策和服务精准化,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软优势。此外,在招引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省内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
  “千万不能这边大力引进人才,那边大量流失人才。”张玉清说,引才用才要有长远眼光,通过厚植土壤,培养一些“种子型”人才。华东交通大学每年设师资培养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学历进修、访学、挂职锻炼。“在职教师‘充电’后回到教学岗位指导学生,这时教育教学过程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
五、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副市长阎武(校友):
中小学生“减负”应纳入义务教育法
长期关注教育的阎武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存在偏重智育的问题,考试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乃至决定性指标。靠提前教学、超纲教学赶进度,增加复习做题时间和机械化背诵来提高考试成绩的现象在某些地区比比皆是。目前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已将减负提质的内容写入了地方法规,有着重要的法律示范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呼吁减负提质的呼声较高,有一定群众基础,我国开展的全国性、系统性的减负提质工作也为立法奠定了实践基础。
  因此,他建议通过修订“义务教育法”,从法律层面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考评体系,禁止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或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集体提前教育、超纲教育、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的内容。
(图文来源:信息日报、中国交通新闻网、凤凰网、江西学习平台、央广网等媒体报道;整理:黄晓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