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十博士批于丹,以正视听?

2007-12-28     浏览(1167)     (0)




  3月2日,天涯网上出现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发起者为中山大学研究古诗词和古文献的徐晋如博士,文中言辞激烈,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文中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
  在帖子的末尾,包括中山大学博士生刘根勤、清华大学博士生王晓峰、暨南大学博士生周韬、中山大学副教授朱崇科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杨旸等人,联名表态称“要将于丹抵制到底”。随后,徐晋如、杨昊鸥主编的《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一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推出,书中汇集了“十博士”的观点,逐条批驳于丹的“错误”,声称要还原经典的原貌,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倒于”序幕。之后,科技文献出版社也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当〈论语>遭遇于丹》等书,至此,网络上的争辩演变成了出书批判于丹的高潮。
  于丹被百家讲坛成功推出,在文化产业学意义上,实现了学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然而私人化的经典解读在古典和传统气息特别匮乏的今天却有权威的嫌疑,这无疑不在于教授的预期内,尽管她深谙传媒推波助浪排山倒海的力量。经典在今天如何正确阐释和如何对大众宣讲?成为很多学者深思的问题,因为经典关乎华夏文化的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关乎华夏民族的灵魂寄存之所问题。于丹热,一开始就伴随着肯定与批判的声音,或关于于丹解读思想的问题,或关于她对传统文化里的“常识”错误的理解。
  于丹热或许还只是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现代继承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