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书琴,2015级西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18年获得保送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在校内,她学习拔尖、工作认真,多次获得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现为唐立新奖学金成员;在校外,她在英语科创领域小有收获,曾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三等奖,在香港案例分析大赛中获优秀奖,在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组获二等奖……
梅书琴在各个方面得到的荣誉都挺多,但当我们问及这些荣誉时她却总是一语带过,在她看来荣誉本身无需多言,只是在这些经历中的点滴、情感与成长才是真正值得记忆所在。
[旧的告别 新的开始]
2015年的初秋,白玉兰吐露着花苞,栀子花还散发着余香,红砖楼的日晷悄悄留住时间的痕迹。天气微凉,西华大学的新生报到处却十分有温度。西华学院2015级文科班新生梅书琴随着人潮走进西华,带着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她双目坚定而有神,饱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过,在西华这方土地上她将披荆斩棘,绽放自己的光彩。
上天总会为你安排一场猝不及防的天雷,像是通往成功彼岸的一条岔路。而对于2015年的梅书琴而言,高考失利不异于晴天霹雳。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战,在无边际的题海中试图探寻到最好的方向,临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中班级前三的名次、650的分数是对她的认可与激励,可是因高考失利而导致的一百多分的落差,让她的梦想落空了。所谓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正是梅书琴在逆境中的态度。尽管西华不是她最梦想的大学,但她仍热爱这里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在西华,她挖掘自己,奉献自己,绽放自己。三年多的大学生活匆匆过去,她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遇见你 多幸运]
在西华求学的日子里,梅书琴最感激来自老师们的帮助,她认为在西华实在有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让自己受益匪浅,仔细想来,有三位老师让她最为感触。首先是西华学院的院长张勤勇老师,在梅书琴的印象里,张老师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虽然是理科生但总能出口成章,有学生说:“老张是一个极其严格的人。”在平日里都是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学习、科研工作的认真尽责。
此外,经济学院的贺刚老师也让她认识了知识渊博的意义,贺刚也是梅书琴的导师,在论文写作及科研调研中她都能感受到贺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她说贺刚老师每天精神饱满的状态加上独有的教学秘诀都是吸引同学们眼球的法宝。
最后,教授其经济法的彭锦老师更对梅书琴决定今后深入钻研的方向有重要意义。梅书琴说,在彭锦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法律变得十分有趣,也是在这样有趣的学习中她开始关注到国际法在国际事务处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她觉得当下国际上在这方面仍有缺失与不足,而自己也想为此出一份力。
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时,良师是有的,而益友也没少过。西华学院2015级文科班的同学们是其学习过程中的好朋友,创业创新团队中的伙伴们是其在比赛中的好搭档,还有活动中认识的人成了一直相伴相携的志同道合之人。
大学三年,室友们是每天朝夕相处的人。梅书琴说自己的室友们都非常优秀,大家一起上课坐前排,一起背单词,一起看新闻,这种踏实、积极、阳光的感觉很让人开心。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倾诉委屈与难过,聊聊八卦与玩笑都让人心情舒畅。无形间梅书琴也提到了自己的男友,她说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男朋友的鼓励分不开,在压力大的时候男友总能扮演那个正能量的角色,乐于倾听,排解压力,而她也期待未来的路能一直同行。
梅书琴说自己一直都有遇上善良的人,一直有人帮助,一直有人相扶,而这些所有的遇见都是幸运。
[越努力 越幸运]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钻研学业还是主持学生工作,梅书琴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大一的时候她加入了学院学生会的学习部,并在大二时选择了留任。在部门里,她从来都是最积极认真的那一个。在她看来,因为热爱,所以认真,无论是做策划、主持还是联系物资,她都会积极去参与,这样会让自己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而在看到成果后自己也会有一种开心和满足感。所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外乎如是。在部门繁琐的工作中,梅书琴也有自己的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她从不逃课,如果因为某事必须耽误一节课的话,她会提前给老师报备,之后也会借同学的笔记来看。而如何达成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则有赖于她做事情的高效率和专注力。
英语于梅书琴而言是爱好,也是锦上添花。她曾获得过ICTS综合素质能力竞赛成都赛区英语口语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及十三届科技文体艺术节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还在(第八届)MODEL APEC西南地区大会上作过报告。她喜欢和外国人交流,常常会关注一些国际交流的活动,乐于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英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便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听力,看美剧,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方式。长期的坚持使她能够流利而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参加竞赛时也能大放异彩。
大二时,创新创业成为了梅书琴大学生活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梅书琴是一个爱读书爱看报的人,她收听BBC新闻,关注国内外新闻,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并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这,就是她一个又一个创新点的来源。
梅书琴有着极强的执行力,一直努力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反复考虑每一个方面的可行性,一遍又一遍地推敲论证,她获得了四川省三创赛三等奖,成为了西华创享汇咖啡店的店长,也成为了同济大学研究所—四川省雅安扶贫课题组成员,“互联网+”项目负责人。对于创新创业,梅书琴表示“创业是一个精彩的舞台,在这里见识了很多东西,向诸多优秀前辈学习如何管理,如何制定措施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最难忘最宝贵的经历。”这一路走来,她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逐渐成长为创新创业标兵,她认为,深厚的知识底蕴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需要去发现、去融入一个优秀且有技术力的团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没有人的成功是简单的,手到擒来的,梅书琴用她大一到大三每一步的脚踏实地赢得了下一个人生阶段的门票。
[一步一步 未来可期]
步履不停,这一路走来也是风雨兼程,时间走到了2018年,有了前些年的积淀与积累,这一年的梅书琴开始了新的打算与规划。
梅书琴是一个谦逊的人,谈到保研同济大学时她只是说这都算是机缘巧合吧,即便在说到自己在同一批保研竞争者中的优势时,她认为可能是自己的心态比较好,在考试时很镇定。所幸付出即所得,这个努力的女孩收获了她所期待的美好结果。她人生的旅程还将继续,保研同济,是结束,亦是开始。
梅书琴相信,一直制定小目标才会让生活有满满地幸福感。只要下定决心做的事,她总是要做一个小计划,这样的习惯不管是在她准备保研的大三,还是在思考关于未来的方向时,她都将心中所想切实地投射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下对自己的期许。此外,梅书琴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游泳、旅行、演讲、烹饪等都是她一旦钟情便都会投入时间倾心尽力的。最近她喜欢上了做蛋糕,便专门请了西点师傅教自己。于她而言,这些兴趣爱好都是自己压力的释放点与倾泻口,在全心全意地投入中,烦恼、困扰也会很快消失不见。
尼采说;“所有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梅书琴正是在踮脚飞扬,舞姿翩翩。《小王子》里说:“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我们并不怀疑梅书琴正在找星星的路上前行坚持。芥川龙之介说:“自由和山巅的空气相似,对弱者都是吃不消的。”我们看到了梅书琴对自由的追求与付出,而这些都正在让她慢慢变强。
而今,已经大四的梅书琴在西华已经留下了三年的美好记忆,还有半年就将毕业前往同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如她所言,感谢西华给自己的机会与平台,行至此时此地,回望来时长路,风雨过,彩虹迎。
冬日的寒风乍起,即便风雪交加,即便黑夜昏暗,即便前途未知,也总有人在行动,总有人在努力,总有人望见了来日霞光,斑驳星点,远山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