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编者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校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教师纷纷表示,要牢记使命、不负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本报特邀部分干部和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从“打造铸魂育人的金课”“建设可信可敬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帮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等方面,畅谈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供大家学习参考。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金课”

作者:邢亮    
2019-03-28     浏览(137)     (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有特色、有成效、学生喜爱的“金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明确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二是明确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明确了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明确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改革创新,在改进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了全校学生绝大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上责无旁贷、不可替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是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关键点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着重点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落脚点是打造“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充分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学校党委的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贯彻“六要”和“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56名,承担着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他们总体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勇于奉献,但也存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要”的基本要求,就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一是把旗帜鲜明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治建设作为首位任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过程中把好政治关,利用党员学习活动开展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积极吸收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切实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二是把驰而不息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当作重要任务,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全国和省级政治、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现场教学,宣传学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掌握辩证唯物的思维和方法,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引导他们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三是把雷厉风行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建设当作紧迫任务,按照教育部1:350的生师比要求,在三年内争取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过全方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2018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强调,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第一次提出了“金课”的概念,随后“金课”被写入教育部文件。同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课程”“关键课程”,除了要具备一般“金课”的标准外,还要具备亲和力足、说服力强、指导性高、实践性好四项特性,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以理服人的课程、解决思想问题的课程、理论有效联系实际的课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就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是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独特优势,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二是坚持“内容为王、以理服人”的教育原则。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理论阐释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三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亲和力是一种由然而生的亲近感和润物无声的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依靠宣教的艺术性增强亲和力,依靠教师践行的示范性深化亲和力,依靠解疑释惑“管用”的获得感巩固亲和力。四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靶向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亲和力、说服力、指导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审视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虽不是“水课”,但离“金课”还有一定差距。打造有特色、有成效、有成熟范式、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要求。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和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培训,邀请国内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专家来校讲学,让广大教师了解“金课”;开展“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打造思政课‘金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研讨怎样上好“金课”;举办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与参加省级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相衔接,让广大教师展示和观摩“金课”;落实各种教学工作和教研奖励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金课”实践;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为动力,让广大教师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凝聚团队、形成品牌;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凝练,树立推广典型,尽早形成有良好成效、有鲁大特色、有成熟范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正确方向、提高育人质量,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有效支撑。要牢固树立教学需要学科、学科支撑教学的理念,以学科建设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科持续发展。

我校有四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目前正在向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的目标迈进。经过多年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获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但仍然存在着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水平不高、学科方向需要凝练、高水平项目成果不多等问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位一体。一是将学位点师资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有机整合,建立融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师资团队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打造教学研究团队,为一级学科建设奠定基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师资支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相同相近教研室为单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相照应,把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位点建设结合起来。二是以硕士学位点研究方向为基础,兼顾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需要,凝练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形成特色与优势,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凝练研究方向方面,与学位点研究方向相结合、与教师专业背景相适应、与本科教学内容相协调,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在党史党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研究、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在高水平团队建设方面,采取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学术带头人水平高、骨干教师实力强、教学好科研棒的师资团队。制订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与教学支持计划,成立胶东红色文化教学研究机构。坚持“来自教学、回归教学”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深度学理支撑。三是紧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生关切的焦点问题开展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理论力量和真理魅力。教学科研团队只有将相关学术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学术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制订《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在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科研规划项目等的申报,在国家级报刊、出版社发表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在山东省社会科学奖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申报等方面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制订《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教学培训支持计划》,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学术研究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和科学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思想性高、理论性强、亲和力足、针对性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