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那山 那石 那树
——香山行记
作者:文学院 王学敏
海有海的神韵,山有山的灵性。我没有去过香山,但是慕名已久。香山雄踞于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境内,为莱芜第一高山,因盛产香草而得名。香山是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自然风景区之一,景区地域广阔,气候湿润,地质生成年代久远,植被茂密,景点众多,风光旖旎。
惊蛰时节,我们一行决定去香山。
坐在车里,香山渐行渐近,香山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缭绕在山顶的云雾如遮面轻纱,被太阳轻轻地掀起,抬起羞涩的头。香山如端庄温婉的少妇矜持却又不做作,秀美却又不矫饰,恬淡自然地迎接着我们一行。苍茫的山野,葱郁的松林,赭黄的槲叶,裸露的山体,山色或浓或淡,或密或疏,群山起伏,主峰高耸,山峦叠嶂,清水流瀑,林茂谷幽,舒朗简秀,有人说似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给人一种荒朴古茂的意境。
缘着山下的小溪,曲曲折折进入大山的环抱。在道路两旁有许多低矮的灌木丛,听说那是香山的茶树。香山的水是甜的,香山的草是香的,香山的茶无疑是芬芳的。山路两边的梯田里农人早已经松过了土,种土豆,种红薯,还是种花生?哦,还有可能是谷子。看看田间堰边上的核桃、栗子、李子、梨,我就迈不动腿。我不仅春天来赏花,秋天还想来尝尝这里的瓜果,这可是纯绿色无污染的,是伴着鸟语花香长大的,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早春二月的香山,静谧,安详,没有喧嚣,没有嘈杂,一抹朝阳照在古朴的石屋上。石头的院墙,石头的大门,石头的匾额上题写着“耕读继世”,大红的春联和福字在湛蓝的天空下,是那样的祥和、喜庆。与世无争,怡然自得,如果住在这里,我们会不会“得道成仙”?
导游说香山是一个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泉水甘甜,众鸟和鸣,是观光、探险、避暑、消闲的佳境。云海日出,松涛鸟鸣,溪旁观梅,香山胜景,数不胜数。
石头是山的骨架,石头是山的精灵。脚下踩的,屋里住的,手里摸的,莫不都是石头。有规则的石头,无规则的石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平淡无奇的石头,长的,圆的,青石,砂石,鹅卵石,石英石,有图案的石头,没图案的石头,石头上的图案又各不相同,有的像浮云,有的似游鱼,有的如彩带,有的若日出,形态不一,颜色各异,恍若到了泰山彩石溪。他们静静地躺在九天大峡谷中,任凭流水冲刷,时光流逝。
峡谷中段的仙家楼,巍峨矗立,大块大块的方形石头层层累叠,形成楼状,形状突兀,立体生动。李老师说,在北方,像这种景点,最长的没有香山的高,最高的没有香山的长。
九天大峡谷的南出口,便是名扬四海的香山石林。远看石林厚重、苍劲,如切如割的石壁,一条条一道道,如瀑、如流、如飞龙下天,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香山石林是石灰岩,在地质运动挤压及风化剥蚀等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奇石、怪石、异石,千奇百怪、琳琅满目。石是天书,书写着沧海桑田、风云巨变,有多少神奇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探索。
同伴介绍,上石屋村附近有一片唐朝板栗园,结的栗子又面又甜。我们没有去板栗园,而是转过溪头,踱过石桥,对一棵一千五百年前的古栗树围观、合影。古栗树树围约有两人合抱,树洞空心,两支虬枝向两侧伸展,其上又发出新枝,如鹿角峥嵘。沟壑交错的树皮,向上伸展的手臂,他在呐喊?他在狂笑?一千多年间发生了什么?他拥有过什么,又失去过什么,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当游客感叹他的苍老,他的神奇,争相拥抱他时,他不迎不拒,不卑不亢,不怨不哀,只是默默地站着,为这个春天积蓄力量。
石堰边,弯弯曲曲如苍龙缚空的柿子树,龙爪般的树枝伸向空中,他抓住了什么?还是什么也没抓住?但是他还是奋力向上、向上。几株古树相隔不远,有斜倾着身子张望的,有张开双臂伸懒腰的,还有两树相依不离不弃的,千种姿态,百种风情,任你想象。千年的古树如一座丰碑,为谁守望,谁又在阡陌旁徘徊?谁又在石桥边等待?他见了谁?谁约了他?千年的回眸,百年的孤独,今日我与你相见,他日谁又与你相约?天青色等雨,千年的祈盼,下一个有缘人又是谁?
冬有冬的韵味,夏有夏的多情,春有春的风姿,秋有秋的妩媚。香山四时的风景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神韵,一年四时景不同唯有此时最纯真。
不觉碧云暮,余晖照苍穹。待到春分后,人与花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