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学院 - 《山东航空学院报》
“聚英计划”人才
马国利
马国利,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我校无人机技术研究所所长、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
马国利主要从事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与计算方法研究、激光技术研究、无人机控制与充电研究,是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成员、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评委、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评审专家、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智库专家、滨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山东物理学会会员、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编委。
孤子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的特别关注。马国利致力于求解BEC动力学方程模型中的孤子解,通过BEC的量子统计力学分析,运用“自旋相干态平均法”,建立三维BEC动力学方程,并利用相关数学方法得到方程的孤子解,分析孤子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并对所建立的模型添加微扰,深入研究BEC中孤子相互作用及孤子在BEC体系中稳定存在条件,进而对所建模型进行修正,从多方面分析了BEC中孤子的动力学特性。
主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孤子动力学的解析研究”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9篇,其中5篇ESI高被引论文;主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教科研项目13项;荣获全国高校物理演示实验仪器评选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第四届全国高校自制仪器评选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申请PCT专利1项,授权国外发明专利2项……纷沓至来的荣誉背后,是马国利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深耕科研的钻研精神,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也是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寂寞坚守和辛勤付出。
“照本宣科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马国利把对科学的热爱、对研究的热诚融入培养学生中,他十分注重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将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创新团队,指导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科研创新活动。在他的指导下,创新团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立项校级SRTP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申请各类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声悬浮实验仪的设计与应用”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论文“激光通信演示实验仪的设计与实现”获得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20余项。他本人也连续八年获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本栏目由人才工作办公室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