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到8月, 《文艺报》 、 铁人文学基金会和大庆油田, 联合举办 “铁人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铁人诞辰95周年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可为重大工程、 典型事件、 典型人物, 也可为凡人小事、 平日场景、 我与石油等。主题要体现石油石化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体现铁人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这应该是近些年来石油石化系统一次大的征文活动, 作为文学爱好者, 我们积极参加。根据征文要求, 在写事还是写人、 选择什么事什么人上, 我反复琢磨思考, 陈汉宝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 激动万分。
为什么这样感动和激动呢?一是陈汉宝的事迹生动真实, 催人泪下; 二是他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在铁人的教育感召下, 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正符合征文的要求。
陈汉宝中学时期, 最喜欢的歌是 《勘探队员之歌》 , 向往着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
1955年从陕西秦巴山区的城固县, 考入西北工学院矿产开采专业, 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 转到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钻井专业。大学期间, 先后参加过国庆游行、 欢迎印尼总统仪式、 十三陵劳动等活动, 三次见到毛主席, 深感幸福和骄傲。这个时期, 受到杨虎城将军爱女杨拯陆为国找油献出年轻生命事迹影响, 立志向英雄学习。1960年4月, 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奔赴大庆, 参加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1960年10月, 任3251钻井队技术员, 在为沙尔图生产试验区突击一批新井钻前土方工程中, 同铁人王进喜有一段友情。当时, 王进喜任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长和钻井二大队大队长, 每天要现场指导检查新井施工进度。亲身感受到铁人王进喜为国找油、 忘我工作、 严格要求、 科学求是、关心职工、 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1963年7月, 在英三井钻井施工中, 突发钻井链条断裂, 切断了他的左臂, 当时他才25岁。在生死考验面前, 他想到老将军老部长余秋里,长征路上22岁失去左臂, “我的生命都交给了党, 少只胳膊算个啥” , 大庆会战指挥在一线, 和职工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陈汉宝以老部长为榜样, 身残志坚, 独臂走天涯, 追寻石油梦。他转战四川、 江汉、 大港、 华北, 足迹踏遍内蒙古、 新疆, 从技术员、 工程师到万名职工的钻井公司经理。他领导的钻井公司,1991年被授予 “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 称号, 在人民大会堂领奖。退休后, 他热爱关心下一代事业, 做过数十次专场报告, 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 艰苦奋斗、 不忘传统、 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
我把他的事迹写成一首200多行的诗, 题目是 《一只胳膊留在大庆》。
以下是写 “钻台断臂” 几段文字, 表达我的崇敬之情。
感动着自己的感动, 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一次灵与肉的较量一次血与火的涅槃
1963年7月28日, 大庆外围松花江畔
英三井3251钻井队正在钻进施工, 深夜突降暴雨
司钻衣服全被淋湿, 作为钻机技术员主动替换司钻操作
突然, 绞车滚筒低速链条断裂扶在护罩上的手从左上臂切断, 昏倒在钻台上
一个才25岁的年轻人, 突然残疾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 失去左臂
队友痴情情深情深似海临时来钻井队烧锅炉的老班长, 发生事故后
夜晚暴雨, 一个人悄悄爬上机房顶找到那只断臂, 小心翼翼地抱回来用温水一遍一遍清洗干净, 用干净的衣服包好
揣在怀里, 一遍又一遍地说“我要把它暖热, 让医生给技术员重新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