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简练沉静、内敛自省的感官体验

“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波特”开展

2019-03-11     浏览(60)     (0)

布鲁诺瓦尔波特在北京举办首次亚洲巡回个展,展出雕塑、绘画作品三十余件,包括为这次展览而准备的在杭州完成的第一件以中国人为对象的创作作品,以及艺术家很少展出的绘画、铜雕和纸雕作品。展览将持续至5月1日。

《坐》 (Seduta) 105x50x54cm 2017 核桃木

《消失的视野》 (Orizzonti perduti) 65x39x84cm 2018 核桃木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波特”于2019年3月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该展览项目是布鲁诺•瓦尔波特(Bruno Walpoth)在亚洲的首次巡回个展的北京站,展览共呈现雕塑、绘画作品三十余件,其中有艺术家为此次展览而准备的在杭州完成的第一件以中国人为对象的创作作品,还包括艺术家在其他展览中很少展出的绘画、铜雕和纸雕作品。此外,展览还囊括了一个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实录影像,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创作之路。

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木雕工作室教授萧立、本次展览的策划人及统筹人之一舒文靖、艺术家布鲁诺•瓦尔波特等出席开幕仪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主持仪式。

布鲁诺•瓦尔波特,1959 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多洛迈特群山环抱中的格勒登山谷,作品包括雕塑、绘画等,曾为雕塑大师Vincenzo Mussner的学徒,师从汉斯•蓝德纳,1985 - 2008年于塞尔威亚加迪纳职业学院任雕塑系老师,2010年开始专注于木雕作品。布鲁诺•瓦尔波特的木雕作品常常以人物为创作中心,多以真人为模特进行雕刻,风格简单干净,线条细腻,尤其在人物表情刻画上表现惊人。他的木雕人物作品一无例外都是少男少女,面容青春,肢体纤瘦,双眼低垂或斜视远方,充满生命的气息。他以朴实无华的风格渲染出特殊的情感氛围,赋予作品以生命力,令观者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简单着色即将忧郁而寂静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体现了现代审美的取向。这些朴实无华而蕴藏着丰富情绪的木雕作品与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有着相通之处,沉默的情感之下饱含着无限的创作激情。

于布鲁诺而言,他认为更加顺畅的交流方式是通过雕塑作品去表达、在雕塑过程中去表达,而不是用语言去表达。在他的家乡,木雕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有超过300年的历史。木雕艺术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手工艺作品上。最近几十年,木雕作品俨然已经进入到一个艺术领域,而不是一个传统的技艺领域。事实上在意大利的雕塑传统中,大多数材质或者表达语言是石材、青铜,而木材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但现在,通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木雕艺术的价值再度被发现、被重新审视。“关于作品我不想做更多的介绍,我只是想说,如果每一位观者在看作品的时候能或多或少地看到他自己的一些影子;如果这些作品能够在大家的心中激发起一点点的情感的波动,对于我而言,便已心满意足”。

展览持续至2019年5月1日。

宣传部 宋曼青/整理
美术馆 李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