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是我们从吉大毕业30周年。
时间可以发黄,记忆可以老去,湮没的那些前尘往事,却不是过眼云烟,永远鲜活地在我们面前跃动。它提醒我们不停地回忆,不停地翻阅那些忘不掉和不能忘掉的从前:我们的母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1985年的金秋时节,又一批莘莘学子走进您的怀抱。我就是其中之一,那时不满18岁。
入学后得知,因为热心的售票员坚定地认为:“吉林大学肯定就在吉林市”,所以,我的一个新疆老乡在她的知识指导和好心关切下,毫不犹豫地买了抵达吉林市的火车票。到了后,才发现有误,又从吉林市折回长春。现在真好,长春建在吉大内。
我从戈壁走来。第一次站在巍峨的理化楼旁边,望着往来穿行于同志街的62路无轨电车,看见车上两条辫子时而擦出火星,惊讶中担心车内的人会被电死,小脑瓜禁不住大惊失色。
在鸣放宫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的唐敖庆出席。他平凡甚至有些木讷的样子,让我明白:少年时代梦想中的伟大科学家,外貌其实和普通人相似,不一定都和电影中呈现的高大全形象一模一样。作为量子化学之父,我们永远以他为荣为傲!
1986年9月末,为庆祝建校40周年,学校竖立了纪念碑。校庆文艺晚会中,我们献演了“友谊地久天长”豪华版舞蹈。我的舞伴是化学系研究生魏占军。用今天的观点回视:理工女漂亮得美如天仙,简直逆天!
我们是从录像上学习美国杨伯翰大学舞蹈团的作品和动作。在校团委近2个月的反复观摩模仿,才最终练成的。且总是在紧张的课后抽空练习,累到我腰酸疼以致很不耐烦。因而,我的不认真和失误常影响舞伴的完美发挥,让美丽且挚爱舞蹈的姐姐很生气!想想当时自己的不配合真是个小混蛋。后来听说她考上国外的博士,功成名就,蜚声海外,心里就更后悔自己当年的年幼无知和有眼无珠了。
1987年5月6日,伴随着帅哥费翔的春晚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大兴安岭地区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灾难让我们至今一听到《一把火》的旋律就心灵抽搐。这场大火,也燃起我们85级俄专学生心中的火。我们多次跑到外语系系办,甚至是专业课老师的家中反复申诉和论理,强烈要求将我们专业的5年制改为4年,居然成功了!今天想起,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母校、我们的教育真的并不是那么顽固、僵化、保守,真的还是很民主、亲切、可爱的。
1988年6月中旬,当八四级的学长学姐在毕业晚会上扭着唱着毛阿敏的《思念》和张蔷的《潇洒的走》,尽情地宣泄和狂欢时,我们内心不屑地说:“明年的主场轮到我们,肯定是最好的,肯定超过你们”。殊不知,是年底,离别的日子,也同样了逼近了我们。
当次年的春潮过后,同学们陆续接到用人单位的通知或是意向之后,离别的愁绪和纷扰便却上心头。
1989年5月底,毕业时分。尽管这次我们没有等到欢歌劲舞的毕业文艺晚会,连著名的“青春大奖赛”颁奖盛典都省略了,但外语系依然为我们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毕业典礼。我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感到很骄傲。身为吉大“北极星诗社”的社员和校刊《吉林大学报》的学生记者,自以为跩得都快上天的美文,在分别的离愁中,却被大家褒贬和调侃的体无完肤:“骚人骚文,味道正宗”。我知道:这是对我的爱恨交织,是最真实最真切的同学友谊,很真!很好!很爽!这是一个难忘的仲夏,从此我们离开了吉大、离开了家,去闯荡天下走天涯。
转眼到了2014年末,大连,吉林大学校友会成立。分别25年后,在这里生活的我,仿佛又找到了家和来处。在大连,每年圣诞和新年前后都会举行“吉大之夜”联谊会。我总觉得这个家庭聚会,就像是每个吉大人在严冬里收到的一束罕见的鲜花。尤其是我,已经窃喜多回:这是12月25日生日的那天,我收到的最好礼物!
2016年9月16日,母校70岁生日。尽管,我本平凡渺小,没有任何显赫成绩,但我知道就像久别的孩子回家,母亲,永远都不会嫌弃任何一个自己的孩子。
我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大门,没有人认出我,即使对我来说无比陌生的新校区,那一草一木的荫凉、那一缕缕的微风,我都觉得象母亲的爱抚一样,拂过我青春不在的面庞,抹去浓淡显现的沧桑,分明可以感受到她怀抱的温暖。
回母校庆生,那是我最快乐开心的日子,我曾无数次欣喜和炫耀,我参加并见证了那场空前的盛典。特别是看到大连校友会为校庆荣誉出品的“百瑞课”葡萄酒,作为贺礼,我认为是最具纪念意义,酒的冠名精准贴切。尽管后来,其他学校接而连三的都在庆祝自己的70年校庆,我都在内心不屑地说:他们跟俺们学,吃剩饭,他们那是“庆生”,我家是“华诞”。
2019年到了,我内心澎湃。今年,是我们毕业30周年,我已年过半百。
记得吗?家门、走向世界的吉大?也许我们都已经曾经沧海,但午夜梦回,我们最想念的还是吉大的点点滴滴。
想念解放大路上的白杨,想念四分局的老韩头豆腐串、想念宿舍门前的油炸糕、想念食堂里的熘肉段,更想念曾经可以解忧的洮儿河大曲、德惠扁瓶和人参烟,还有图书馆和文科楼前懵懂的初恋……于是,一种责任感让我动笔。虽然多年已不写什么文章,匆匆写出来的东西又那么零散,不够全面,但相信真诚会让记忆感动,呼唤会让记忆苏醒。
半生归来,依旧少年。
只有给予我们最初真实梦想的母校,才会给予我们梦想的真实!
我们一生永远记得:吉大,给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力量,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世态怎样炎凉,都可以如此乐观坚强!
感谢您———吉大,在我们最美的时光遇到您,我们永远是您的儿女!
(作者系我校外语系89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