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婀娜,三弯九动十八态,一扭一跨中,彰显胶州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文。
婷婷多姿,细绢轻飘摇风落,一张一合间,尽显胶州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喈喈钟鼓,锣鼓铿锵势磅礴,一击一打中,凸显胶东人民洋溢的风貌人情。
胶州秧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重要的民俗艺术研究价值,是研究胶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与之相伴的胶州秧歌吹打乐,更是经过三百多年的历史传承和演变,从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秧歌吹打音乐的独特性具有独立于其他吹打乐的极高研究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凝聚着胶州人民的智慧与风情的胶州秧歌吹打乐面临着大众的漠视,从而日渐衰落。
力挽音乐衰落态势致力“好声音”的保护
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音乐舞蹈学郭亮老师一直致力于胶州秧歌吹打乐研究,极具山东本土文化特色与本土文化价值的研究意义。郭亮老师通过对胶州秧歌吹打乐的系统研究发现,目前胶州秧歌吹打乐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胶州秧歌吹打乐多偏重于秧歌舞蹈方面,缺少对伴奏吹打乐的系统分析,演奏人才缺失,优秀曲牌缺少保护等。
面对胶州秧歌吹打乐衰落的现状,出于保护其所蕴含的丰富民俗、艺术价值的目的,郭亮老师于2018年4月23日参加了 “首届胶州秧歌吹打公益培训班”活动,调查了相关艺人、曲牌、发展现状等情况,并进行了《胶州秧歌吹打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主题讲座;2018年7月,受邀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指导,参加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 “春雨工程”走进新疆建设兵团的演出活动,与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老师们共同演奏创新胶州秧歌捶打作品《盛世乐舞》;同时,郭亮老师协助胶州市成立“胶州市少儿民族乐团”,受聘常任指挥;收集常用曲牌进行分类并分析;与胶州秧歌吹打乐传承人李树才先生同台演奏并交流研究演奏技艺;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秧歌节,赴胶州东小屯村展开“秧歌寻根”活动;2018年9月参与创编《胶州秧歌风——娶亲》,并作为青岛市唯一器乐作品入选2018年山东省新创群众文艺作品……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发掘乐曲美学价值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郭亮老师主要采取了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实际演奏等研究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胶州秧歌吹打乐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主要研究了胶州秧歌吹打乐音乐,包括对其调式、乐器,以及胶州与其他地域吹打乐、民乐的比较研究;还包括胶州秧歌吹打乐演奏形式研究,主要是胶州秧歌吹打乐打击乐曲牌研究,功能属性研究,以及与舞蹈语汇的交叉研究;所包括的胶州秧歌吹打乐的保护、传承工作,则主要是对传统曲牌的抢救性整理,传统乐器的抢救性保护,吹打乐进校园,以及胶州秧歌吹打乐相关书刊整理唱片录制等工作。
作为胶州半岛重要的民俗代表,胶州秧歌吹打乐融合了胶州地区各色文化基因,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胶州秧歌吹打乐所具备的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现代人漠视和遗忘。郭亮老师通过对胶州秧歌吹打乐的曲调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衬句、节奏节拍、伴奏乐器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以及通过胶州秧歌吹打乐与其他地域相关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当今社会发展现状下秧歌的功能属性变化,为保护与传承秧歌吹打乐这一传统民俗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结合青岛市相关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胶州秧歌吹打乐教材编写,进入高校课堂,培养年轻人才等实施方法。
让“好声音”融入课堂 助力非遗与时俱进
胶州秧歌吹打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胶州自然、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胶州秧歌吹打乐的研究,不仅可窥胶州秧歌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更是诠释胶州自然风土人情的全景地图。郭亮老师对胶州秧歌吹打乐的保护,能够让更多的社会目光触及到这一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在挽救其衰落的同时,更是通过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为其重焕生命力,力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恢复“本生态”民俗活动,研究“衍生态”艺术形式,构建双重文化环境传承机制。
这一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吹打乐失落态势的挽救,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觉重视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胶州秧歌吹打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承载胶州地区历史风土人情,亦能够作为文化生产力的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发展成为地区特色文化经济,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郭亮老师对胶州秧歌吹打乐的研究,为胶州秧歌吹打乐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发展规划,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更新发展来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标榜了我们每个人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负的责任与担当。
非遗的传承讲究言传身教,实行师徒制和作坊制,限制了非遗传承的受众面,不利于非遗的推普和传承。郭亮老师计划制作《走进胶东秧歌》的微课,口传身授,将非遗以微课的形式通过网络展示给受众,增强胶东秧歌的文化传播力,提高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胶东秧歌音乐的认识,从而爱上胶东秧歌,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非遗生命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