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 - 《华东交大报》
华东交通大学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学校管理提升年。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江西省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契机,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提升、发展再加速”大讨论活动,坚持不懈地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区域、行业一流大学创建,推动学校在管理提升、人才工作、服务地方和行业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是以做好巡视整改为统揽,推动党的建设质量有新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干部的提任、培训和教育等工作,持续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支持党外人士、群团组织工作。打造1个以上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
二是以丰富 “花椒”文化内涵为导向,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有新提升。
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开展“校风”再凝练工作,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遴选交大学子必读的10本书,每学期向学生推荐12本书。开展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创新争先、视校如家、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分别选树1-2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师生典型。开展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做好“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大讨论等宣传报道,国家级媒体刊发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稿件50篇以上。
三是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主线,推动管理服务水平有新提升。
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转观念、改作风、提效能、促协作,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大讨论活动,修改完善确立学校关于人才培养、学科科研、服务地方和行业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为实现“百年交大梦”奠定更坚实的制度基础;以深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放管服”改革、分类考核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文件的修改完善和强化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简化、规范办事程序,努力实现“只跑一次”“一次不跑”,打造精细化、可考核、可操作的标志性管理服务品牌。充分发挥组织力量,落实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等服务及支持工作,在申报重大课题及奖项、人才奖励及称号等方面,将个人行为上升为集体目标。
加大对服务人才、教育教学、学科科研等重点工作的督办力度,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和整改。开展第二轮科研设备经费竞争性投标和拼盘拼购申请的招标工作。
四是以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为抓手,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有新提升。
建立学科人才库、高层次人才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主攻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紧缺、高端人才,力争引育博士不低于80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50%,第三层次及以上人才引育工作有新突破。完善教师挂职锻炼激励举措,“三类经历”教师比例达到27%,其中1年及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含外聘教师)比例超过10%。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持续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以落实“省部共建”为契机,推动开放办学力度有新提升。
深耕行业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对接“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培育一批有贡献值、影响力、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科技创新和智库平台,打造一批服务行业和地方的“拳头产品”。深化产教融合,出台《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度对接我省人工智能、VR、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各级各类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3亿元。
落实“三请三回”工作,加强与赣江新区、南昌轨道的交流与合作,上线对外合作服务平台,成立1-2个海外校友会,不断扩大基金会的影响力和筹资力度,确保办学经费增长10%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创新创业专业服务机构2-3家,在孵企业数量突破60家。新增1所孔子学院(课堂),本科生赴海(境)外交流人数比例达到0.7%,研究生赴海外研修、参加学术活动人数比例达到2%,招收留学生人数120人以上,开办2-3个培养国际学生的交通特色本科专业。
六是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升。
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工作,5个专业提交申请,3个专业接受专家进校现场考查,入选江西省一流专业数量进入全省高校第一方阵,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力争实现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零的突破。持续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培养体系,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零的突破,入选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4篇以上,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成绩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力争新增1-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育1-2个在省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社团,在“互联网+”等重大赛事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研究生、本科生生源质量稳居全省前三,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第一,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在规模以上高校中保持全省第一。
七是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学科科研实力有新提升。
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方向,做好一流学科年度绩效评估工作,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做好迎接学位点“合格评估”,以及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下一轮新增学位授权点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新一轮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计划。
力争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在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力争获批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2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68项以上、ESI高被引论文2项以上、SCI和SSCI一区论文14篇以上、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研究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8次以上,获批1个省级重点智库。
八是以持续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广大师生获得感有新提升。
召开七届五次教代会暨七届四次工代会,加强提案落实和督办。深入打造平安校园,持续创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打造文明校园,持续创建全省文明单位;深入打造美丽校园,持续创建全省节能先进单位。实施“天佑学子”培养计划,开展学生文明行为大讨论,加强学生宿舍环境整治,培养学生日常良好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办好系列民生实事,继续做好定点帮扶村的扶贫工作,完成31号基础实验楼、25号教学楼、北区第二学生生活活动用房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32号土建实验楼建设,力争新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完成校内主要建筑物及道路的命名,落实好《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规划(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