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报》
以慎独开廉洁之风
作者:□ 马乐怡 中文系2018级语文教育C班
文章强调了慎独对于个人廉洁的作用,指出在面对诱惑、陷阱和不快时,追求慎独能帮助人们抵制不当行为,通过自律成为社会廉洁的一份子。这篇文章描述了慎独与廉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
何谓“廉洁”?《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何谓“慎独”?《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就是慎独。
那么,慎独和廉洁又有着什么联系呢?为何要以慎独开廉洁之风呢?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中,廉洁细化在了个人层面上,个人对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所谓,一人不洁,何以洁天下?人人皆洁,则天下洁矣。
与达到慎独境界有直接关联的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意识。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它与自我,超我共同组成人格。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也就是说,人类一开始是按本我来进行社会活动的,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本我会控制人们的脑部,去进行一些行为。
与此同时,心理强大的人就会有一个自我出来制止本我的不当行为。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在自我的控制下,会努力去克服本我。但自我不是万能的,自我只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这时候,只有意志强大的人才能做到,那就是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超我。
由以上的人格动力论可知,大多数的人都是被本我,自我控制着,绝少数人能拥有过强的超我意识。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做到超我呢?那就是跟慎独有关系。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一种修为的高度。“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廉洁,即为人处世做到洁白无愧;即在社会做到清廉无贪。倘若人人都能追求慎独,做一个慎独者,那么实现社会廉洁的目标就离我们不远了。当面对诱惑时,我们能慎独,拒绝不正当的诱惑;当面对陷阱时,我们能慎独,识别不怀好意的举动;当面对人生的不快时,我们能慎独,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国为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须追求己身慎独,以人之廉洁推国之廉洁,以慎独开新一代廉洁之风,即使这条道路还很远,但至少前方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让廉洁之风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改革开放的阳光,吹遍神州大地,吹走那些污浊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