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铣刨机轰鸣的作业声传来。“小区在进行最后的路面出新。 ”社区居民李安告诉记者,原来社区路面石子多、路况不好,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特别是对老人小孩的出行安全有潜在隐患,大家把事情向社区贤爱堂反映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李安所说的贤爱堂,就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恬倡议搭建的居民互助服务和协商议事平台,这也是该社区创新治理方式的新举措。
成立乡贤会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难事、琐事、生活事,我用心、您安心” ,这是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乡贤会的服务口号。烈士塔社区建造时间久,历史遗留问题多,而社区工作者大都是缺少社会经验的青年人,很多工作较难开展。2015 年,大学生村官马恬到烈士塔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复杂的社区治理情况也让这个想大显身手的年轻书记碰了壁。经过调研,马恬了解到社区党员中不少是具有一定威望和能力的退休干部、干警和教师等。能不能把这些老同志的作用发挥起来?两个月后,马恬在社区发布了招贤榜,通过自主推选、小组上报、社区考核等程序选出 13 位乡贤,并建立了乡贤会。“乡贤们的作用可不小,有时候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出面轻易就能化解。 ”马恬说。
老党员李金标从司法系统退休,是社区首批选出的乡贤之一,为社区和谐贡献了不少力量。对一起因装修漏水引起的邻里纠纷,李金标从邻里之情和依法办事的角度入手,反复调解了 3 次,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马恬介绍,自乡贤会成立以来,已帮助解决了社区路面出新、零散片区监控探头安装等民生问题 20 多件,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30多起。 ( 下转 3 版 )
(上接1版)
建设贤爱堂拓展为民服务渠道
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总能看到孩子们三三两两地结伴走进烈士塔社区贤爱堂,他们在这里接受乡贤和高校志愿者的免费课业辅导。为了进一步完善以乡贤文化为基础的居民自助互助新模式,2017年3月,马恬整合社区、乡贤、社会组织等资源,成立了下设邻里学堂、邻里议事厅、邻里文化健身广场等8大功能区的贤爱堂。
如何让贤爱文化渗透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马恬和乡贤们精心构建了贤爱地图,打造了居民身边的贤爱生活圈。在烈士塔社区,贤爱堂成员积极开展邻里书画研习会、孝慈暖暖帮等12项邻里服务项目,还联动社区商户打造了贤爱党群服务示范街区,设置贤爱应急应险服务点、贤爱楼栋长之家、邮爱驿站等16个网格路段服务点位。目前,贤爱堂已通过会议座谈、广场服务、文艺演出、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矛盾调处、助困助残等各类公益服务210余场,惠及居民近万人。
“要打造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就要整合社区治理资源,把社区里有能力、有威望、有意愿的党员作为乡贤聚在一起,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马恬表示。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居民幸福感
“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获得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组织力……”春节期间,68岁的老党员柯如华在烈士塔社区贤爱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社区党员冬训课开场。“这样的学习活动我们每月都会举办,就是为了强化党员的先锋服务意识,鼓励更多的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马恬说。
在乡贤会中,马恬强化党建引领,设立了临时党支部,负责对“乡贤”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开展的邻里服务项目中,马恬探索实施“乡贤”党员和服务项目、公益课程“一对一”结对认领模式,拓展设立了弘扬“工匠精神”做合格党员等服务项目,组织党员认领相关公益课程,搭建了“乡贤党员+社区社工+共建单位+社会义工”四级架构,打造了“贤爱党建”的特色品牌。
“每年年底,我们都会组织乡贤会、社区、居民三方代表组成评委会,对党员认领的项目进行评议,评选出最优项目、最美乡贤、最美党员等,不断激发党员的积极性。”马恬表示,下一步要深化拓展“贤爱党建”的内涵,强化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