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极地装备技术:用特色谋发展 用内涵赢未来

2019-01-17     浏览(117)     (0)

霍萍学校在极地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成为国内唯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成立国际智库等。研究涉及极地船舶、气垫船、无人潜器等方向,取得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学校因在极地装备技术方向上的布局和成果而成为极地工程与装备领域的地位。未来,学校将积极推进极地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中俄双方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对接,推进极地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之路。


霍萍

  2018年,学校极地领域各项成果显著。“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批复,成为国内极地装备领域唯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工业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将"中俄双方共同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俄罗斯克雷洛夫国家科学中心的合作"等内容纳入会议纪要;学校加入"北极大学联盟",成立"北极蓝色经济研究中心"国际智库,成为中国航海学会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成功举办一场场国际、国内会议,扩大学校在极地领域的影响力并首次派出4位教师参与极地科研考察活动。学校在极地船舶、极地气垫船、极地无人潜器、极地声学领域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极地领域获批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极地海冰区声学特性研究与信息传输技术、极端环境下北极航行船舶运动和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3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极地探测无人潜器研制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牵头项目以及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2项,项目总经费近亿元。2018年11月,学校完成了科工局组织的冰水池试验设施建设方案的论证和答辩工作,为后续冰水池实验室等极地科研条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7年前的2011年,出国访学刚回学校的船舶学院薛彦卓教授,就开始着手极地装备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当时,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冷门”,科研文献“凤毛麟角”,经过2年的研究做基础,2013年,薛彦卓教授所在团队成功申报了工信部在极地装备技术方向的课题。学校前瞻性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发展领域,2015年底,便将极地大科学与工程确定为学校十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6年1月17日,极地大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隶属于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心包含极地总体、极地导航、极地通信、极地声学、极地甲板机械、极地动力、极地材料等七大研究方向。2015年前后,国内极地大科学领域的研究爆发性地成为了“显学”。
  “用特色谋发展,用内涵赢未来”,由于学校在极地装备技术方向上棋行先手而占得了发展的先机,并且,由于学校地处亚寒带的黑龙江省,“三海一核”学科优势结合地域特色,学校找到了学科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新的增长点,将主体学科为船海学科却“不靠海”的劣势转化为了“冰天雪地”刚好发展极地装备与技术方向的优势。
  进军极地,装备先行。冰区工程与装备技术团队承担的极地气垫运输破冰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针对极地科考的物资运输难题。由于极地,例如南极在夏季时出现的路面冰雪相融现象,现有雪地车只能在陆地行驶,存在陷入冰湖的危险。极地气垫运输破冰船具有水路两栖运输性能,这一项目将填补国内在极地科考装备领域的空白,并在极地救援方面发挥作用。
  要做极地需躬行,纸上谈“冰”终觉浅。薛彦卓教授的极地之行让他切身感受到极地环境的恶劣程度和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从书本上的了解,并敏锐关注到极地救援、极地航行与安全保障技术等很多新的问题和课题方向,对他后续的研究帮助巨大。
  极地方向的研究涉及面广阔,对于整个学校其他学科方向上的带动、牵引力很强,目前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前瞻性的谋划与布局,在这种态势下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奋发有为,作好体系性布局,集成相关学科、优势学科引领国内相关方向的发展,成为学校学科发展方向的高峰之一。除了交通运输装备之外,未来极地油气的开发所需的海洋工程平台以及极地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极地通讯、导航、材料等方向的研究,都是大有可为的方向。
  由于学校在极地领域良好的前期布局和研究基础,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充分认可,学校作为三个牵头单位之一,牵头负责起草科技部“极地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规划(2019-2025)”,奠定了学校在极地工程与装备领域的地位。2018年,学校积极推进将极地装备产业发展作为黑龙江省军民融合龙头工程的论证工作,提出通过军民融合做大做强黑龙江极地工程装备产业的建议,为龙江的发展建言献策。
  深受习近平总书记来龙江视察的讲话“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鼓舞,学校极地研究队伍正抓住“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这个国家重大战略以及中俄建交70周年这个契机,在极地研究领域推动中俄双方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对接。同时聘请国际高水平专家,联合建立极地领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极地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之路。以冰水池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黑龙江省的极地大科学工程装置,建科学研究产业群,推动黑龙江省整个关于极地装备产业发展,助力振兴龙江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