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 - 《信阳师范大学报》

姑苏游记

作者:田雨欣    
2019-01-15     浏览(106)     (0)


  从信阳东出发这列G1712到达苏州北站需要四个多小时时间。途中风景繁华,但目的地却更加令人神往。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诗歌中所谓的鸡头是指鸡头米,在苏州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在苏州一家饭店可以没有主食,但却不能没有糖水鸡头米。舀一勺包裹着鸡头米的清香与冰糖的甘甜的糖水,热气从鼻腔润到心肺。再尝一口鸡头米,软糯Q弹爽口,余香袅袅,回味无穷。若逢秋季,还可将晒干的桂花撒上,为糖水鸡头米平添一分意境。
  吃完了苏州的美味,就该赏赏苏州的园林了。苏州园林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若是大师所做,添一石嫌乱,少一角嫌空,而拙政园便是其中翘楚。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它与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个人觉得西部的朴园景色最为优美,工巧的艺术风格占了三部的上风,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较接近,但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时你若透过室内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披上了一层薄纱。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让人不由想起苏东坡,顿感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泷泽。
  苏州古时称为姑苏。说到姑苏,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便是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吧。寒山寺和其他佛寺不同,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但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是与山水契合。寒山寺第一楼原为枫江楼,但枫江楼于三百年前塌毁。所以花篮楼成了该寺第一楼。花篮楼是苏州市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移建于此的。整个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支撑,建筑风格也与众不同。
  “看景不如听曲”,在姑苏城内你便是随处一坐,就可听到苏州的评弹,咿呀的吴侬软语,再配上糖水鸡头米,真可算得上人间盛景。茶馆虽是个好去处,但不走动怎遇苏州美人呢。而苏绣恐怕也只有温婉的苏州美人才绣的出吧。苏绣艺术造诣很高,融入了绘画技巧,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双面绣。所谓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底料上,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的绣品。双面绣代表作是吴县苏绣艺人制作的有雕塑感的双面异色立体绣《云龙腾飞》,用金线、银线与真丝花线,一面绣成腾飞的金龙,另一面则为飞舞的银龙,蒸腾的云霞,闪闪的群星,火红的宝珠,都鲜活在绣面上。既是绣品,又似雕塑,双面绣高超绝伦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