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青年先行法大人

作者:●民商经济法学院18级本科生 葛嘉伟    
2018-11-06     浏览(66)     (0)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今年8月,学校学生工作部在全体2018级本科新生中组织开展“我要上典礼”——本科生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征集评选活动,发言主题围绕“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或者“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畅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本栏目将陆续刊登本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古人所云的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关于“定静安虑”的道德修养与“治齐修平”的政治抱负,是关于文人士大夫人生理想的至高学问,更是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的关于理想的民族文化传统。而在今天的军都山下,作为新一级法大青年,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大学之道,有自己的家国品格和拼搏目标。
  而一切关于励志勤学、刻苦磨炼的前提,我认为在于独立和理想。
  独立,无外乎生活独立、精神独立,后者对于我们青年尤其重要。
  一个大学生的首要素养在于独立思考,独立选择,这有简单的逻辑判断,有复杂的哲学体系,有小到今天吃什么学什么,有大到国家时事和国际政治,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唯唯诺诺,不去做这个时代容易被煽动的无知群体。作为新一代的法大青年学生,我们更应当有这样的思想意识与理性自觉。
  爱因斯坦讲,我们所谓的常识,是我们在十八岁之前对世界的偏见。我们倘若对世界没有偏见,没有自己的看法,即是对世界的无知,可是我们要是不能对偏见做出进步,偏见便成为了偏执,也是对世界的无知。诗人北岛也写下过,“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我们每一个法大青年在未来都有可能作为一个审判他人的法官或检察官,可是我们在此之前要明白,审判自我,坚持自然法理的公允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最早初心!
  其次是关于理想。在离别家乡南京前的一天,我再一次拜谒中山陵,在陵室内的两面墙上,是前朝建国大纲中所镌刻的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的法理精神;我再一次凭吊雨花台,在广场夏末的燥热里体会一代党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垒砌的革命精神丰碑,至此我意识到,直到钟山风雨起苍黄之后,应当是自先辈以来百万雄师渡江的历史气魄与实现民族复兴的博大理想,支撑着我来到北京军都山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民族儿女聚首于此,去共同实现关于社会公正与国家富强的伟大愿望,以及为关于自由、民主、科学的永恒人类梦想而奋斗!
  我们矗立于此是一个起点,而毛主席当年离乡求学前曾怀着他的理想,则是一首关于理想的恰应此景的悲怆豪情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最后我想说:九月聚首军都山,此生无悔法大人。
  (本文为征文活动评比中二等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