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春理工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报》

众志成城实现“三年奋斗目标”

2018-11-15     浏览(150)     (0)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教育必须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94年初,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年奋斗目标”,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争取三年左右在校学生达5000人,建成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上1个博士点,办好1个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为把我院办成有特色和优势的理工科大学而奋斗(简称“5111工程”)。 为全面实现“三年奋斗目标”,学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5111工程”实施方案》,从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位建设、校办产业、后勤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改革措施和规划,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王庆余同志为组长,副院长姜会林同志为副组长的“三年奋斗目标”规划领导小组。

“三年奋斗目标”提出后,不仅写在办公楼醒目的位置上,而且把它编成文艺节目搬上了校园舞台,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鼓舞全院师生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1995年4月召开的学院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把“三年奋斗目标”写进党委工作报告,同时提出“创建我院较快较好发展时期”,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十条标准。学院党委还确定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立足兵工,面向地方,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工作方针。

在办学规模方面,学院为了适应招生数量的增加,1994年自筹资金建设了面积为4300平方米的学生9舍和面积为56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东配楼,保证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学院在1995年集资建设了3栋家属住宅共1.24万平方米,使教师住房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过以上努力,到1996年末,学院拥有各类学生总数 74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22人,已经远远超出了既定目标。

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 设 方 面 ,1994年10月,学院申报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经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1996年6月27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 《对外开放实施细则》及《科研发展规划》等文件。学术委员会由王大珩、苏君红、刘式墉、魏光辉、杨家德、陈亦庆、方祖杰、杜宝勋、张世育、沈柯、姜会林、张兴德、刘国军13人组成,其中王大珩为名誉主任,苏君红为主任,姜会林、张兴德为副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张兴德兼任。同年8月26日,国防科工委马殿荣少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王德臣副总经理及有关领导、专家来院,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联合验收。验收结论为:重点实验室已基本按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了建设项目,其功能齐全,设备精良,实力雄厚,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验收,建议批准实验室正式运行。从此,学院成为我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科学研究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在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方面,学院在总结1993年申报的经验基础上,1995年再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本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国家原则上不增设新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想取得突破难度很大。但是,学院积极争取,全面宣传,得到了国防科工委、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吉林省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虑到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的鲜明特色,在1996年4月末举行的第14次会议上,作为特殊情况批准学院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会上,学院同时获得“军用光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从此,学院进入了全国204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点院校的行列,标志着在办学层次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6年7月15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教育局组织专家组,为学院“军用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评聘博士生指导教师,沈柯教授、张兴德教授受聘。

至此,“三年奋斗目标”除重点学科因国家暂停外(2002年“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批准),其余目标基本按期实现。

从1994年初到 1996年末的整整三年时间里,全院师生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了“不畏强者、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不怕困难、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三年奋斗目标”,成为学院有史以来的一个较快较好发展时期。

我们长理人不能忘记的是,在这一时期,学院在争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创始人、名誉院长王大珩院士的鼎力帮助。在申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时,王大珩院士专程来院了解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带头人进行座谈,同时邀请国家专门研究半导体激光的专家、院士来院论证。之后,王大珩院士正式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进行推荐,后经国防科工委6次考核,学院申报的重点实验室在国内10所申报单位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批建设。在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时,王大珩院士郑重地向国家推荐在学院设立“军用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可以说,在学院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老校长王大珩院士都伸出援手,为学校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今年,王大珩院士被党中央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我们长理人尤其应当引以为傲,继承老校长遗志,为科技兴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