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

卢静:真善美,要用一生雕琢

作者:记者/陈莉华 摄影/段佳坤    
2019-01-02     浏览(121)     (0)




  卢静,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综艺主持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198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曾主持《新闻联播》、《198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等栏目。1998年,卢静老师回母校任教。从教20年,她始终奋战在教学岗位第一线,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是学生们心中的“可爱卢妈”。
“随形而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卢静老师坚持“随形而塑”的教学理念,即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塑造他们,引领他们。在课堂上,卢老师会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耐心引导,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课堂上扬长补短。
  在谈起如何发现学生的点时,她说了三个关键词:尊重、平等和耐心。“作为一个老师,心胸要开阔,要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次要懂得保护学生独有的特点,同时还要会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当学生站在老师面前,往往是紧张的,有时大脑会一片空白,是被抑制的状态。而我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
  卢静老师坦言,学播音的同学,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在教授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潜在的“自卑感”,这时特别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给予格外关注,给他们树立信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却要付出太多。卢静老师的教学从不局限时间地点,除了每周规定的课程时间外,和同学们的电话、微信交流更是流动课堂。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力,卢老师要求研究生们每天进行“微信语音一分钟”的现场报道练习。群里一天上百条语音信息,不管发得多晚,她都会第一时间点评。同学们说卢静老师的小课“理念前沿”“实用”“受用”“既有温度又有高度和深度”。
行为师表开拓创新
在卢静老师看来,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比专业能力更重要。”老师始终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能信口开河、为所欲为,一言一行都要对学生负责,要讲究语言之美。
  作为学院的骨干教师,从教二十年来,卢静老师所担任的课程很多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无论是“电视教研室”的创建、“新闻通道班”的尝试,还是“综艺方向课”的创新,无论是作为播音学院与央视共建实习平台的“校内导师”,还是各种大赛的评委或选手辅导老师,她总是将自己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宝贵的一线经验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耐心细致地传授和指导学生们。
  电视教研室初创时,卢静老师刚回国任教。她和罗莉老师、来自一线的唐朝老师及几位年轻老师一起探索电视播音主持教学,那时的教室条件非常简陋,演播室小的只有不到十平米,没有窗户,冬冷夏热,蚊虫叮咬。几位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电视主持人。
  近年来,学院成立了综艺主持系,卢老师又挑起系主任的担子,她和全系老师们一起积极配合学院领导完成各项工作,参与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参与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等等。
  卢静老师认为,一个好的教学团队非常重要,这也是她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的理念。
因材施教指导有道
卢静老师的教学理念也总是走在前沿,在媒体研究方面不拘泥于传统电视、广播等媒体,而是与时俱进很早就开始对新媒体有了探索和研究,并鼓励学生们去勇于尝试和探索。从最初移动电视的主播定位和播音,到之后微博、公众号不同类型的配音和出镜,不仅指导学生的专业,还给他们的尝试出谋划策,再到时下最流行的抖音短视频进行研究,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建议和指导,卢静老师的理念之新、研究之广,对新媒体的了解和前瞻,以及播音专业在新媒体呈现的见解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同时,卢静老师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努力拓宽路径,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出声、实操的机会,与“新鲜早世界”app合作两年多时间,四届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高,锻炼学生的采编播能力,让他们面向受众,直接接受受众的评论,使学生们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干这行需要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只有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淡定,才能做到宠辱不惊,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是老师很重要的责任。”她说。
循循善诱不求回报
作为一个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的老师,卢静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深厚得让人羡慕。“很多时候,我们有些话不愿意跟父母朋友说,但会跟卢妈说。”“不论卢妈多忙、多累,看见卢妈的第一眼都是她那无法复制的、如沐春风般的妈妈一样的微笑。和卢妈交流任何事情,从来都在一个小时以上,当我们对她讲述开心事时感觉电话那边的她无比兴奋,讲到伤心事她比我们还着急,开导、建议也紧随其后,她对我们永远是循循善诱,启发和开导,她的教导一生受用。”她的学生如是说。
  在卢静老师的心里,她从未刻意“求”过什么回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事业,对于荣誉也是如此。“生活中、学习中我有一个宗旨:宽厚、和谐、愉快。”因此,她衷心地希望学生们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淡泊和宽容,做到心胸开阔、海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