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建筑通讯》

一张照片 一段回忆

作者:■文/ 文/彭洁瑞(安装)    
2018-12-03    


  偶然翻到这张老照片,岁月的痕迹打开了我的尘封记忆。那是1985 年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外资项目—— 汕头大学集会堂安装工程,这是工人同志们晚上在临建棚里津津有味地收看电视剧的照片。记忆回到1984 年底,丈夫老卞得到通知,要从唐山去南方参与公司汕头大学集会堂机电安装工程的投标工作。这是公司极其重视的事,是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向外资投标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以后向沿海发展走出的关键一步。
  投标小组没有涉外经验,大家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多少个日日夜夜,看图纸、找资料、商讨、研究、议标、谈判,为取得这个项目废寝忘食、历尽艰辛,最后项目终于拿了下来!接下来,公司派出了由水、电、通风等专业的二十多位工人组成的小分队,雄赳赳地开进了汕头大学。照片里这些熟悉的面孔,当年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远离唐山基地温馨的小家来到千里之外的汕大工地,工地就是他们的用武之地。照片中的邓志德、马建国、刘奇、周建富、杨运好、刘文新、陈春林等都是独当一面的主力,二排左一的刘越岭后来还成长为安装公司经理。
  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芦苇叶搭建的临时住地就在工地旁,夜晚运输混凝土的蹦蹦车声、施工机械的噪声、各种嘈杂声及工人们睡梦中的鼾声常常混合成交响乐。老卞后来告诉我,那个时候去汕头街上吃一碗海鲜面就是最好的享受了,冬季没有条件洗澡,盼望原二处司机殷礼全隔三差五来工地送材料,大家才轮流乘机到宾馆洗一次痛快的热水澡。一年多的施工,春夏秋冬,忍受南方夏季的酷暑高温不说,还要接受台风暴雨的洗礼,有时半夜起来加固房顶以防被飓风掀掉。这些以四海为家的同仁们历经艰苦奋斗,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汕大集会堂的安装工程,为公司挣得了在深圳的第一桶金(港币200 多万)。有了第一单成绩,公司从此大步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大连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以及后来的成都分公司像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1986 年工程竣工后,老卞同志胜利返回唐山家中,心中装的是满满的收获,那是从头到尾学到的外资项目的投标报价、施工管理、直至结算的宝贵经验,这是金钱不能相比的!这个收获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过去了,每每看着工地上的照片,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卞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常说,那时虽然是那么的不容易,也非常辛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幸福感油然而生,幸福是属于付出艰苦奋斗的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