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传奇 路瑶
从人力资源管理转行到施工项目管理,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他不服输,用八年时间成长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行家里手。他带着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完成了分公司首次“漫步云端”的梦想。一脸书生气的他,认真工作起来,那严肃气场让周围人都肃然起敬。他就是中建二局东北分公司第十项目部项目经理白健,一个忠诚担当的85后,一个勇往直前的领路人。
他是追求完美的“处女座”
“项目工期紧张,与其浪费时间制作质量样板间这种面子工程,不如集中力量大干快上,不让施工进度落下才是当务之急。”2016年,在300多米超高层盛京金融广场施工中,白健提出想在项目打造质量样板间时,有人提出了异议。但“半路出家”的白健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地产行业已经由过去的高周转走向高品质,我们不仅仅是要在现场建立一个样板区可供观摩,更要把样板引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质量管理手段,要做我们就做到极致。白健与项目团队不断给自己“找茬”,历时月余,终于让东北分公司首个项目质量样板展示区得以完工。
在标准样板的引领下,项目已通过了20000余次的工序验收,形成了18168份分户验收记录,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得以了全面的保证。而从那之后,与项目合作的施工队也养成了习惯,哪怕只是一段剪力墙,一条梁的施工,也要先做出合格的样板,才能大面积进行施工。
同时,项目也敢于打开大门,接受社会各界的检阅。截至目前,项目已承办了百人次以上的观摩及“工地开放日”活动20余次。2017年12月,时任中央候补委员、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现江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易炼红一行考察了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后,给出了“以高标准工程展现央企姿态,为沈阳建设文明城市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高度评价。
他是把舵护航的“老船长”
在350米的高空指挥拆除塔吊是种什么体验,白健是最有发言权的。2018年5月,盛京金融广场项目进入施工后期,原有的ZSL750塔吊需要拆除,其吊臂整体重量为14吨,长54米,配重块更是重达45吨,项目施工现场场地狭小,紧邻闹市区,加之风力、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拆除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为此,白健带领团队仔细查阅相关案例,经过精心的研究和多次讨论制定了初步方案,并邀请沈阳建筑大学结构工程学、机械工程学两位专家实地论证后,制定了将塔臂吊装至停机坪并在空中解体拆除的计划,以充分的准备迎来了这关键的一天。
随着钢缆的不断绷紧,9吨一个的配重部件被缓慢吊起,为避免因碰撞塔吊造成的晃动,白健果断下令全速起吊。在配重拆除至2块时,拆除工作才真正进入了拆除吊臂的关键步骤。“慢一些,慢慢的下。”在他的指挥下,14 吨的吊臂以与水平线约15度的夹角被缓慢吊起并安放在了塔楼的停机坪上。塔楼的南北方向只有26米,悬挑在外的吊臂一旦拆除不当失去平衡,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白健的冷静指挥与拆除人员的相互配合下,重达14吨,长为54米的塔吊大臂,在350米高空中从两端被一步步分解、拆除,一节接一节的被平稳地运至了地面。“成功啦!”员工们高兴地跳了起来,白健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落地。
正是靠着勤学擅思的态度与胆大心细的精神,让他从一个对现场施工知之不多的“外行人”,成为了能够指挥项目部平稳安康运营,对项目施工处处“门清”的“老内行”。几年来,白健几乎走遍了项目现场的每一寸土地,鞋子穿坏了十几双,安全帽上斑驳的划痕见证了他的蜕变与成长。
他是引领创新的“开拓者”
多年项目经理岗位的锻炼,让白健深知项目经营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产值、利润和品牌。在一次研讨会上,工作室角落的一块C型钢给了白健灵感,是否可以采用标准化的型钢搭配其他配件实现墙体加固呢?带着疑问与期待,白健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始了1: 1的实物实验,经过多次调整更换材料,最终实现了以轻便的方钢管次龙骨与标准化的C型钢背楞主龙骨相结合的加固体系,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获得了业主的信任,进一步扩大了团队在沈阳的市场版图。
如今,白健将“想干、会干、敢干、能干”的青年员工凝聚在了一起,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与研发,创造了东北地区多个“零”的突破。
白健说:“自己喜欢建筑这个行业,只要公司和员工们信任我,我就要带领兄弟姐妹们继续奋斗,在基层干出点名堂”。如今,他仍然忙碌地穿梭在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