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茶园报电子版 - 《茶园》

茶山全面推行“塘长制”做活“水文章”

2018-10-10     浏览(51)     (0)
自我镇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从江河源头到海滨湖畔,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河都有了健康守护的责任人。为将河长制“下沉”到基层网格,做好做活“水文章”,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我镇全面推行“塘长制”,为全镇 74个鱼塘设置了塘长,并挂上了塘长公示牌,成为全市首个推行“塘长制”的镇街。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之后,茶山在东莞率先设立“塘长制”,辖区内74个池塘都有了一塘之长,“包干到人”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粟边村党工委副书记游柱坤是粟边村的一名塘长,他平常主要是沿着游屋长塘进行巡查,检查水面是否有垃圾,围栏是否损坏,池塘周围是否干净。
“塘长牌”就是“责任状”,粟边村的每一个池塘都设置了“塘长牌”,上面标示有塘长以及池塘的各种信息,方便村民参与监督,营造全村共同保护的氛围。根据相关要求,村级塘长对责任池塘的巡查频次每月不少于两次,小组塘长巡查频次每周不少于一次。但是游柱坤为了让池塘的管理更细致,巡查增加到每周至少三次。
  游柱坤说,检查鱼塘分为卫生和安全两方面。首先鱼塘自身的卫生必须要做好,其次周围的环境也要做好,包括绿道等。然后还要检查安全问题,包括栏杆,阶梯下方栅栏门的锁等,防止村民掉下池塘。为了让村民在周围散步时能够比较好的环境,村子接下来还会请专家来研究水质提升,并种植莲花做好绿化工作。
寒溪水村的池塘还在升级改造中,该村塘长、党工委委员罗庆林每天上班都会围着池塘转一圈,下班再转一圈,每天巡查两次。
罗庆林表示,自己家就在池塘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所以自己对池塘的变化非常了解,上下班途中就可以进行巡查。
目前,寒溪水村正紧锣密鼓地对村里池塘进行提升,积极配合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线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将在罗氏宗祠前打造一个水面10亩的池塘,做好村内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村居环境。
                                                     (冉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