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迫切地希望给予同学们我所知道的一切,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明确方向,站稳脚跟,勇敢地经受住风浪的考验。”这就是时刻把信仰和价值观放在人生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柴勇。
大多数燕园学子通过一次次聆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及各类讲座,逐渐了解了这位使人印象深刻的柴勇老师。而柴勇老师也在这三尺讲台上履行着党赋予他的使命。“课堂就是我的战场,同学们就是我并肩的战友,在面对日渐强大的许多错误的价值导向时,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带领我的学生们向真理的方向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我还有许多不足,我必须不断地自拔与更新。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学生和我一同在成长,不离不弃”,柴勇老师发自内心地说。
据记者了解,上过柴勇老师课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有信仰,有深度,知识渊博,有责任心,是很帅很少见的好老师。他的一位学生介绍说,柴勇老师对同学们的请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管是不是他的学生,不管涉及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记者见到柴勇老师时,他一改往日课堂上激情澎湃的模样,真诚而迫切地向我们了解现在同学们的思想状况。柴勇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和十年前我们那代的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果不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又怎么能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分辨价值是非,确立人生信仰。”柴勇老师鼓励大家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多读书,读好书。他还希望同学们在走出校园后的生活中,能够经常回到书籍中寻找方向。
生活中的柴勇老师并不像在课堂上那样的激情幽默,而是一丝不苟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各种讲座中去。课上课下、短信邮件,他不断和同学们交流关于各种思想及言论的看法。采访中,记者从柴勇老师的眼中看见了些许担忧,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忧,他觉得现在的学生接受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很多人因为新奇而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追求所谓的个性,“学生就是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柴勇老师提起在他布置的个人生涯规划的作业中,有同学把洋房豪车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认为这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这说明我做的还很不够,年轻人的价值标准受错误社会思潮影响较大,把握还不是太准确。但是非是存在的,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或是理想问题,而大学阶段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我希望同学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信仰,一个能够支撑他们一生的信仰。虽然我的个人力量有限,但我还是会坚持讲下去,坚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讲出来,给他们以引导。”
采访过程中,柴勇老师不断讲到人生的奋斗目标,那绝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个人的享乐,而要踏踏实实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些事情。此处他特别提到了《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1951年离开了北京,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14年扎根农村,为劳动人民进行文学创作。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脚上穿着烂皮鞋,裤腿上满是泥点子,手里拿着哮喘喷雾器,没日没夜在村里和田里转”,忠实地实践着知识分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说到这里,柴勇老师的眼中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之情。他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既要 “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这是他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柴勇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在象牙塔里迷失方向,不要自我膨胀,要不断的否定和修正自己,明确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真正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人,一个时刻铭记人民教师使命的人,一个时刻以雷锋为榜样的人。
在得知自己被同学们评选为雷锋人物时,柴勇老师表示,要将同学们的这份厚爱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在今后的道路上 “要努力去做劳动人民的好儿子,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做鲁迅先生的好学生,做雷锋同志的好战友”,并希望与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