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北林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报》

寒门学子热血报恩情

———记东北林业大学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翟明鲁

2010-05-15     浏览(176)     (0)

这篇文章讲述了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翟明鲁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立志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故事。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是靠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如果 没有国家的政策、学校的培养,我恐怕连 本科都读不完,更不要说读研究生了。我 一直想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现在我的造 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我没什么 好犹豫的,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5 月 13 日,正在采血的黑龙江省第39 例造血 干细胞捐献者、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翟 明鲁说。
  学子立志报国家
翟明鲁是东北林业大学2008 级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 年,翟明鲁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齐 河县仁里镇翟寺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 庭。2005 年父亲的突然患病让这个原本 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那年,父亲患了甲 亢,需要手术,而母亲的风湿性关节炎也 是愈发严重,无法进行日常劳作。家里的 积蓄只能勉强支付父母的医药费,已经 没有能力再支付翟明鲁的学费。
  当时翟明鲁正在东北林业大学读 书,眼看学费没了着落,是国家助学贷款 的政策给了他继续求学的希望。辅导员 老师积极主动地帮他办理了三年共计 18000 元的助学贷款。从那时起,他就立 志发愤学习,用自己的本领回报国家、回 报社会。
  据翟明鲁同寝室的大学同学易欣介 绍,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都会很放松, 可翟明鲁学习非常刻苦,不仅每天都去 图书馆,就连寝室熄灯以后,他还经常到 走廊里继续读书。正是由于翟明鲁的刻 苦努力,大学时他每门功课的成绩都非 常优秀。出于对法学的爱好,翟明鲁在本 科期间还选修了法学第二学位,并成功 考取了环保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9 年,翟明鲁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 让很多科班出身的学生都望尘莫及。
  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对学校、对国家 心存感恩的翟明鲁一直思索如何从现在 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 学校做点什么。从2005 年开始,翟明鲁 连续3 年进行无偿献血,共捐献全血 1000ml,同时他还与红十字会签订了捐 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同意书,成为中 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责任面前勇担当
2009 年11 月中旬,翟明鲁接到红十 字会的电话,告诉他,他与一名浙江的白 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 捐献造血干细胞。放下电话,翟明鲁上网查 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 项,目的是想找到充足的理由说服家人。一 个小时以后,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翟明鲁 正式回复红十字会:“我同意捐献。”
  翟明鲁知道,家人这一关最难过。体 弱多病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身 体。当他跟家人提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的时候,果然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 “不行不行,俺儿身体本来就不好,人家 有些直系亲属配型成功都不捐呢,咱可 不能捐。”据翟明鲁的父亲介绍,别看翟 明鲁身高1 米8,可是他的身体一直不是 很强健。高一的时候,翟明鲁还因为身体 原因差一点休学。
  为了做通亲人的工作,翟明鲁反复 给他们“普及”医学常识,告诉他们捐献 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同 时,翟明鲁还说:“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让 我们感恩社会,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 们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造血干细胞 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是十万分之一,现在 恐怕只有我能救那名患者,如果我选择 了逃避,我不仅对不起国家、学校对我的 培养,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父母知 道阻拦不住翟明鲁,只能支持他的决定。
  经过进一步的血液配型实验,翟明 鲁与那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完全匹配, 与红十字会最终确定了捐献日期———5 月12 日、13 日。本来翟明鲁只想默默地 为社会做点什么,所以他并没有告诉学 校和老师,是红十字会本着对在校学生 负责的态度通知了学校。
  2010 年5 月8 日,翟明鲁住进哈尔 滨市第一医院,进行入院观察,注射“动 员剂”。5 月11 日,惦记翟明鲁身体的父 亲从山东赶到哈尔滨。翟爸爸告诉记者, 天下父母心,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其 实直到现在,家里也不赞同翟明鲁捐献 造血干细胞。但是家人能够理解翟明鲁 的决定。“要是不让他捐,他自己的良心 过意不去。”
  5 月12 日,翟明鲁进行了第一次外 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5 月13 日,经过第 二次采集,200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已 从翟明鲁体内成功采集出来。
  再经过几天的住院观察,翟明鲁才 能返回学校。由于翟明鲁申请了提前毕 业,5 月份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不仅 要准备答辩,还要筹备找工作的事情。但 为了救助这名素不相识的患者,他宁愿 牺牲掉半个月的宝贵时间。他说:“我愿 意用我的一切回报培养我的祖国。我的 捐助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与此相比,付出 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从红十字会了解到,有很多志 愿者在配型成功后,都会犹豫、退缩,大 约只有5% 的配型成功者能够真正地捐 献造血干细胞。可是翟明鲁在捐献造血 干细胞这件事情上没有丝毫地犹豫。他 总说:“这是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用热血回报恩情的翟明鲁、当群众生 命受到危险时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刘家 霖、学校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志 礼、勇斗歹徒的孙少华……短短几年时 间,东北林业大学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甘于 奉献、勇于担当的80 后大学生。东北林业 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正林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谈到:“这些个别现象绝对不是 偶然。因为东北林业大学向来重视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在主题推进式教 育中,重点教育学生重感恩、讲诚信、担责 任。我们相信,经过学校的培养,东北林业 大学的学生在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都不 会逃避和退缩。” □记者孟姝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