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2009年的金融危机还未彻底的从生活中退去时,2010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那么2010年的就业形势究竟怎么样呢?和2009年相比有没有好转的迹象呢?这已然成为在校临近毕业生关注的头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学校三月、四月份的两场大型招聘会。
招聘需求明显 学生择业迷茫在招聘会中不难发现,今年的招聘岗位更加偏向于专业化,热门专业在招聘会中独占鳌头,而少数几个专业却被相对“冷落”了。在到场的117家招聘单位中,电气信息类、科技类、教育类和市场营销类专业成为招聘会的抢手行业,旅游类、设计类、咨询类、投资类和医药类行业却遭遇冷,而农技类行业更是无人问津。面对这样划分细致的专业类招聘会,大部分毕业生开始变得迷茫了。当记者问及前来应聘的学生时,他们大都觉得和自己当初的就业愿望反差太大,无法真正愿意从自己的理想状态回到现实,更无法解决内心的矛盾或坚持。其实,这也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通病”。大部分企业招聘者认为:“毕业生都要经历就业期望与失落感的心理状态期,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他们需要尽快摆脱迷茫,调整心态,合理定位。”
“我们欢喜并忧虑着”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这样一群毕业生,他们手持简历,在不同的招聘点前徘徊,迷茫之色尽显脸上。当记者问到他们的招聘情况时,他们纷纷表示很不乐观,要么是有中意的行业,招聘者不中意自己,要么就是招聘者中意,却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部分毕业生表示“2009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国家和学校虽然针对就业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和优惠政策,可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虽然金融海啸在逐步退去,但是就业暖春仍离我们的理想还较远”。
而这些欢喜和忧虑并非没有原因可循,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社会市场对就业影响、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无非都是他们欢喜与忧虑的必然所在。从社会、教育来看,社会工作岗位需求量增长缓慢,而毕业生和失业人数却在增加,同时还存在着大学生不愿从事的大量的基层工作岗位或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部分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相对失横。同时,一方面大学生外倾性不够,考虑的只是待遇和条件,缺少奉献精神,适应能力不够,到新的新的环境或单位很难马上投入工作;另一方面过于感性,遇到一些困难不是主动解决,而是在发低级牢骚,继续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善于学习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关注2010年就业,有阳光就有温暖在近几次招聘会中,突出了许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其中教育类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就着此问题采访了教育类专业的求职者。西安亚太联合学院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就业形势较去年相比,的确有一些回升,可是这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而从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来看,人才需求的两极分化似乎表现的非常明显。就像暖春的阳光,很灿烂却没有温暖。”很多企业都表示: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很难招到,在校大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很难招到马上就能上手的技术人员。但他同时也表示这些情况对于教育类的行业影响不大,只要学生肯踏实工作、准确定位、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
针对我校的就业实际,学校采取了不少措施,在首届一次教代表会就把就业工作放在了首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提出了一系列“阳光计划”。实训与就业指导中心除对全校毕业生班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心态、就业目标等进行提前辅导外,对症下药。同时,还实施了首届“就业指导月”活动,目前已开展了就业指导讲座、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简历制作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自己的就业意向有很好的规划。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也根据我校2010年就业工作的总体安排,分别对本院就业工作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了各项就业任务。大多数毕业班辅导员也能够积极配合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和推荐工作,大力推进了我校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就业率。相信这些安排和计划会是我校毕业生的一线阳光,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
文科学生,怎样找到好出路在招聘会中,记者发现了一家家政服务企业,这种岗位较以往的招聘会而言,无疑是特别的,家政行业入住高校招聘,无疑成为招聘会中的亮点,也引来大群学生围观询问。当记者上前了解其招聘情况时,却有些意外,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招聘情况很不乐观,究其原因,无非是大部分毕业生对这种行业只是抱着看一看的态度,有一小部分也有想试一试的态度,可是这种行业要求综合能力相对较高,实践性强,工作比较细微,这也成为许多学生望而却步的原因。
相对其他民办高校来说,我校是文科类专业较多的学校,从近几年文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趋向看,不难发现大多数文科毕业生已与理工农科学生一样主要在企业就业。这个现实是大学毕业生们被动实现的。据调查,大多数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生很少主动联系企业,他们去企业,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相当多的毕业生不是积极就业,而是消极就业或安于待业在家。面对如此现状,文科专业毕业生该怎样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呢?
在采访中,一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大学生要自觉认清社会形势,主动选择到企业到基层去就业去创业,这才是人才成长的必然。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以个人的创业带动更多人的就业,更是当代年青人理性的、成熟的选择;其次就是学校要尽快实现转型,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培养实践型人才。大三就是在大学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改革,围绕社会需求和社会形势展开授课,通过政策引导、创业教育,引导教育毕业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顺应形势要求,适应社会发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锻炼自我。保持良好就业心态 合理调整就业定位“我们会尽力将每一位毕业生满意的送出校门,让每个学生能就业、就好业”这是实训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文勇说的一句话。王主任介绍说,第一次大型春季招聘会的招聘企业共150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其中以经济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居多。他表示之后还将举办三次大型招聘会,专业招聘会50场,场次是去年的两倍。学校将会继续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将在去年91%的就业率上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92%。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还从在校学生入手,在大二学生中就开始开展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及其就业规划教育,让学生在尽早有自己的就业规划,并能够让学生尽早了解国内外就业形势,对学生讲解一些面试技巧、说话技巧及国家对于就业的相关政策,建立学生的就业观,从而未就业打好基础。
王主任还指出,当前毕业生找工作难,从很大程度上讲还是毕业生的心态问题,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太明白自己的就业目标,依然存在就业迷茫感,要怎样对自己的就业和未来进行规划,大部分毕业生都还不明确。因此,王主任提醒说:“目前大学毕业生应该及早准备,做信息搜集工作,寻找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同时也要想清楚大致自己可以面向哪些专业等,要学会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定位。”(记者 彭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