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吴芳:明确角色定位 挂职科研两不误

2010-04-25     浏览(253)     (0)

本文是一篇挂职总结,作者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挂职期间参与并负责了崇文区统战部非公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课题,完成了研究报告和规划的撰写,并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作者认为挂职锻炼中要准确定位角色,融入工作岗位,以诚待人,积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同时与导师保持联系,确保挂职工作与学业两不误。感谢导师的支持和关心。


  我是经管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9年5月,作为一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我有幸被学校选拔到崇文区统战部挂职。所在单位的领导对挂职活动十分重视,根据我本人的专业特长结合单位的工作需求,安排我参与并负责统战部正在进行的 《崇文区非公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课题。在课题组同志的帮助下,通过大量的走访、座谈和文献查阅,我最终完成了 《崇文区非公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和《规划》的撰写,受到了单位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挂职锻炼中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最深的体会在于:要准确定位自己在挂职期间的角色,争取挂职工作和学习科研两不误。
  不骄不躁,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初到地方工作自然是豪情满怀、踌躇满志,然而政府与学校有太多的不同,本来就是两个系统,各有其规律和规则,要想做到游刃有余,必须要融入其中、洞察其道。如何定位自己?学历只能代表理论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并不代表行政工作的能力。面对新工作的挑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到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在工作中提高。
  同时要注意不能急于立功、急于表现,一定得静下心来,戒骄戒躁,融入其中。这就需要我们放下 “博士”的头衔,以新人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挂职岗位中去。
  以诚待人,积极构筑和谐人际关系
与自己的领导、同事及工作对象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与人相处,“诚”字当头,对领导不可一味迎合,对同事和工作对象更不能颐指气使,摆架子。挂职单位的一位领导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人的口碑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傻一点、笨一点反而更好,吃亏是福,年轻人多吃一点亏不用太计较。”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很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做人的道理。以前总是道听途说政府机关城府之深莫不可测,与人相处“圆”字当头,但通过这6个月的挂职活动我却深深感到,在政府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明、圆滑和练达,按本色做人,以诚待人就可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互相的,只有你真诚的付出,才能换取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才会放心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去完成,这样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挂职科研两不误,与导师保持联系
挂职锻炼期间要把握自己的角色,既是一名挂职干部,同时还是一名尚未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不可否认,挂职工作一定会牵扯不少时间和精力,从而可能影响到学业。这就涉及到工作与学业的平衡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主要还是要经常与挂职单位、导师进行有效沟通,明确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比如每周连续3天去挂职单位工作,其余时间在学校进行科研工作,有特殊情况可以两边相互协调。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挂职工作的连续性,便于领导安排挂职任务,同时也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时间投入,把挂职工作对学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陆娟教授,从挂职工作伊始就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并针对挂职安排灵活调整了我的科研任务。同时,挂职期间当我遇到做人、做事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时,导师也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从某种程度来讲,挂职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与导师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