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哥要的不是证书,是能力

2010-04-26    

  身处“考证时代”的大学生,笔者亲眼目睹五花八门的各类证件考试让周围的同学忙得焦头烂额,可有谁认真考虑过,这些花费了我们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换来的证书,是否就能成为我们就业的“通行证”呢?证书与就业真的就能划上等号?
  据笔者调查,大学生考取的大部分证书含金量并不高,短期培训出不了真人才。证书并不能完全证明你的能力,它只能表明你通过了相关的考试,并不代表持多种证书的大学生就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我相信,好的用人单位并不看重这些证书,他们更看中的应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哥要的不是证书,是能力。设想,一个过了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的大学生,就能说明他的口语交流和翻译能力就是四、六级水平吗?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多的是考霸,而非实战人才。此时用人单位能以证看人吗?一试用就得露马脚,最终还得遭解聘。
  另外,仍有很多考证的同学不知道自己为何考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只是随波逐流。身边常有人报考跟专业大相径庭的证书,只为了两个字———“热门”。不敢想象,一个三四年都不接触数学的学生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他将拿什么与会计专业的学生比拼,专业知识?抑或手中那本单薄又可怜的证书?笔者认为,即使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至少要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
  还是这句话说得好: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如果我们能把用以考证的大量时间花一部分在认真思考自己兴趣什么、擅长什么上,然后再用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全面素养上,这样把根扎深了,一定会比浮于表面,把什么证书都当做救命稻草来使用要实在得多。   暮 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