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形势与政策:春风化雨的大学课堂

作者:李璐璐  ■    
2010-04-05     浏览(271)     (0)

温铁军教授应邀在我校名师讲坛作报告,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他们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拓宽眼界与胸怀,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气度。


  近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应邀出席我校名师讲坛,为我校一千多名同学,作了一场以“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为题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不少同学深受启发,现场反响强烈。从本学期开始,学校通过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审核,并将其纳入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在学校逐步推进和加强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这场学习“形势与政策”之风,将会带来一场知识延展或视野拓展的“及时雨”,启迪大学生的思想和智慧。
  当前,日益强化的社会压力,使得我们陡然生出无限危机感。整日忙碌于学习,以争得绝高学分绩,赢得令人艳羡的奖学金;整日奔波在社团,以换得简历上的耀眼工作经历;整日忙于考取各种证书,只为了在艰辛找工作的时候,为自己多加一份胜算……久而久之,我们快忘了墙外的世界,远离了瞬息万变的社会。
  其实,大学生需要文化知识以外的新鲜空气,需要课本教材之外更开阔的视野,需要象牙塔之外的广阔天地以供自己展翅翱翔。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进程飞速发展。而大学生整日在学校里学习,受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和主观情绪影响,难免会对当今时代发展现状有所忽视和误解,这些都不利于自己的个人定位和确立人生目标。尤其是当今青年群体成长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见证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但对曲折发展的奋斗历程缺少切身的感知力。他们需要学会看过去,看未来,从而树立起为民族国家的进步和振兴奋斗奉献的信心。
  从陕北公学到中国人民大学,我校一直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目标,哺育出了一批批心怀“家国天下”的时代青年,这些朝气蓬勃的人大青年扛起了社会赋予的艰巨使命,陆续成为承担起建设重任的社会中流砥柱,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学校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正是体现出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重视。
  形势与政策课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珍惜当下,帮助大家突破思维局限、开阔视野、深化认识。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主力军,只有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发展大计,才能扩宽自己的眼界与胸怀;才能培养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气度。相信只要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大学生们“指点江山”的激扬岁月也就更为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