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报》
潘冬瑞:演讲绽放多彩生活■学通社记者 牛晓琳 见习记者王钎
青春,多么亮丽而撩人的字眼。在这条青春之路上,她凭着智慧,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凭着洋溢的激情,她遨游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凭着乐观的精神,她走过了一丛丛繁茂的荆棘。收获成功,不止是幸运流利的普通话,随和的微笑,大方的举止,这便是潘冬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性格和不平凡的经历。
不安分的她自小就十分的大胆积极,经常在班上举手发言,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后又得到了很好的机会在学校广播台锻炼,在高中时就成为学校广播台台长。进入大学之后,主持和播音方面的才能更是得到了更大发挥,如今的她成为了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主持人队的副队长。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在演讲方面的卓越成绩。
“朗诵与演讲是我主持和播音中延伸出来的一个分支,2008年11月,大学生艺术团选人参加湖北省庆祝改革开放60周年的演讲比赛,我很幸运的被选中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潘冬瑞对演讲和朗诵还鲜有涉及,面对这么大的挑战,开始的训练她也很不适应。后来在艺术团老师的指导之下,她努力地跟上音乐的旋律,并适时的调整发音与语调,逐渐找到了感觉。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最后的比赛中,她最终获得了湖北省一等奖。“当时我真的很意外。”潘冬瑞回忆说。
对于朗诵与演讲,它给予潘冬瑞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感悟,一种精神。在演讲之前,她会认真地去品读文章,比如一些革命时期的文章,她觉得那些文章总能带给人一种难以演说的激情,而这种感受会激励她奋发向上,即使身临困境的时候也能以一种乐观革命者的心态去面对。在一篇篇文章和一曲曲旋律的背后,她体会到了付出之后收获成功的喜悦。多彩生活,态度是关键常言道:态度决定命运。“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得最好。”如同牡丹,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国倾城。潘冬瑞的骨子里就有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或许这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我的爸爸妈妈读过很多的书,特别是我的妈妈在事业上是一位女强人,从小她就教导我要积极进取,奋发拼搏。”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也让她学会了自强不息,挑战自我。
无论在学习,文艺活动上,还是在学生工作上,潘冬瑞都尽力做到最好,并且都做得十分出色。大一、大二的时候,潘冬瑞参加了很多的文艺活动,像演讲比赛、迎新晚会、运动宝贝等等,因此白天的空余时间几乎被这些活动给占据了。大三,她成为了化生学院团委学生会第一位女主席。
为了挤出时间来赶学习,她经常在晚上11点熄灯之后点着小台灯看书、做题,有时候甚至会忙到凌晨两三点。就是这样,她在大学三年里总成绩一直位于年级前列,多次荣获校奖学金。
谈到对成功的理解,潘冬瑞说道:“成功是别人对你的一种看法,那是别人给你的。”
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潘冬瑞总会冷静的分析问题,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哪些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不孤军奋战,而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正是凭着这些执着的探索,她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即使我们是一棵草,也应努力去汲取阳光雨露,接受风雨的历练,不断完善自我,在现实社会中发光发热,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潘冬瑞这样说道。
学习上,她刻苦,勤思,好问;文艺活动,她积极地发挥自身所长;学生工作上,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去感染他人,在青春的路上,她奋发好学,向着更加广阔的人生挺进。
潘冬瑞,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7级生物工程试点班学生,曾任化生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校艺术团主持人队副队长、舞蹈协会副会长等;获得中国 “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比赛”湖北省一等奖、全国30强、“青春与改革同行”湖北大学生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校第七届普通话大赛“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最佳表演奖”等,多次荣获校一、二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