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一周文化事件
点评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前不久,48岁的著名诗人张枣因病逝世。张枣1986年出国后旅居德国,任教于图宾根大学,著有诗集《春秋来信》。近来,其代表诗作《镜中》中的诗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广为流传,甚至被许多网友改作QQ签名。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在死后才被人发觉他的价值。就如诗人张枣,之前我甚至不曾听说他的名字。但是,当在报道张枣的新闻中读到他的诗歌代表作《镜中》的时候,我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另外一个乾坤,一个诗人自己重新裁剪、拼贴的美丽新世界,随着他的旋律,读者发现了生活、人群、词汇中的另一面。因此想说,不是这个世界不够美,只是我们不够用心去发现。
“犀利哥”“凤姐”事件就像一面照妖镜
继“犀利哥”“凤姐”等网络红人之后,“自信帝”———“荣哥”何军荣又一夜红遍大江南北。“荣哥”对另一半的要求是“1米68起步,甜美、可爱”,“我肯定把她打造成比章子怡更红、更有魅力的女生。”于是“要想红,找荣哥”这句话顿时风靡网络。
越是离奇,越能刺激公众的窥视癖和幻想狂。生活在重压之下的人们,稀罕的就是这种炫丑娱乐的丑角、不走寻常路的潮人、貌似堕落的浪女、言语乖张的语言奇才。媒体则代表了观众欲望的眼睛,一边窥视,一边幻想。观赏本身正如自慰,也是自虐。对于一般人而言,各种新奇而隐秘性的生活场景吻合了心理补偿的理论。
这些事件,浓缩了这个时代平静表面下全部的怪诞、虚妄和疯狂。“犀利哥”
“凤姐”犹如一面面照妖镜,照见了媒体和我们所有人的鬼脸。坦克沙发都有了汉语还怕一个NBA
关于央视体育频道在报道NBA时不再使用“NBA”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记者采访了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韩乔生说:“我觉得现在下发这样的文件,应该和‘两会’上‘保持汉语的纯洁’的声音有一定关系。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屏蔽NBA,除了考虑观众们的需要,还考虑到了保护汉语文化的问题。”
屏蔽外文缩略词,倘若是为了保护母语,目的与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不过如此做法的效果几乎为零。要想真正保护母语等传统文化,就该将汉语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发国人足够的重视。
何况,“保持汉语的纯洁”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不可能有“纯洁”的语言,没有外来“杂质”的
“入侵”,语言就不可能丰富、发展和进化。鲁迅先生曾提倡“拿来主义”,语言也是如此,假如连抵御几个字母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何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编辑/点评鲁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