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与名师共享国学的快乐

学生记者 熊艳

2010-04-02     浏览(160)     (0)

    开栏语: “要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努力把办学成效和发展成果落实和体现在学生身上。”今年六届六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合校十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他们全面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尽享学校发展的果实。本报特设专栏,陆续报道。


    “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想飞翔,但是到后来都留在了地上,说明人生是现实的。梦想总会以某种形式发生改变,最终变成现实的东西。”抑扬顿挫的音调传入我们的耳朵,越过大脑进入心灵,让大家对这堂郭齐勇教授的国学课感到好奇。
    郭齐勇走下讲台,耐心地听着他的学生、留美归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俞必睿的讲话。她说:“国学拥有庞大的知识体系,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想真正学懂学精,就必须把文史哲融会贯通,把国学提高到一定地位加以研究。”
    郭齐勇谦恭地说:“俞必睿同学把中学与西学融会贯通,她让我看到了国学未来的前景,看到了国家发展的伟大前途,感谢她的奉献和求知精神。”阵阵掌声萦绕在教室之中。
    “请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姓氏为孔、孟、颜、曾的呢?”郭齐勇继续问道。
    “我叫曾大伟,”郭齐勇背后传来了一个简单的回答。
    “请问你父亲的辈分是‘维’吗?”“对。”“那你为什么叫曾大伟呢?”全场同学哄堂大笑。郭齐勇幽默地说:“‘维’字之后应为‘垂’,因此,你得改一下名字了,以体现你是曾子的后裔呀。”
      和谐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许多,同学们开始踊跃提问。“那当某一家族的辈分用完之后,又该怎么来决定下一辈的事呢?”郭齐勇若有所思地说:“那就要看胡锦涛总书记怎么安排了。”笑声弥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今天的课堂真是新颖独特、别开生面,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会让我们惊喜连连。”国学本科生陈玮佳高兴地说,“郭老师非常注重文化交流和融合,不仅与国内外各大高校都有学术联系,而且也强调师生之间的感情。他总是说:‘交流能让我们打开心扉,交流能让我们获得进步。’”
    国学课让同学们真心喜欢。大家收获着喜悦,收获着知识,在名师甘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走向明天。

    编后:名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财富,我校素有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名师上讲台,让更多的学生领略了名师风采,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