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珍视传统文化
作者:龙书玲
政协委员杨维刚和朱世增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他们认为中国对语文的热情不高,传统文化被侵占,需要重视传统文化,但不要排斥外来文化,要秉持“拿来主义”原则,传承光大传统文化。
在2010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杨维刚建议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他说:“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为两年,语文教育只有区区一个学期。许多大学生反映,上大学以后,语文能力严重下降。”针对小学生“外语热”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惟独对语文的热情不高。从高中开始,我就觉得喜欢语文的人很少,语数外3科,语文是最不被重视的一科;上了大学,根本就不开设语文这一科目,必修里甚至连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对此我们不得不担忧啊!我向身边的同学大致调查了一下,80%以上提到语文就没有兴趣,更不要说去了解,去喜欢了。经常可以在大学校园里看见读英语的、听英语的,偶尔还有说英语的,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谁读《诗经》、背《离骚》。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修辞难道不比“beautiful"更为传神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难道不比 “Iloveyou”更为动人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愁难道不比“sad”更为凄楚吗?逐鹿中原的豪情壮志,剑胆琴心的侠骨柔情,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这一切,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能够发挥她们的魅力吗?古诗词的韵律美,对联的对称美,水墨画的惬意美……中国文化的美无处不在。
为何我们要一味地追求外来文化而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视而不见呢?因为我们的忽视,端午节已经成为了韩国的“传统文化”,韩国还觊觎我们的中医与针灸;因为我们的忽视,由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化妆方式与茶道如今也完全成了日本的 “传统文化”……难道我们还要对此视而不见吗?难道我们还要崇洋媚外吗?难道我们还要任由中国的文化被侵占吗?
不!
警钟已经敲响!我们要珍视传统文化,但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秉持着鲁迅 “拿来主义”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两会上提出这个议案,说明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既然我们已经有意识了,只要付诸行动,相信,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我们的手中传承光大的。